□本報記者鐘偉本報通訊員劉磊
云廷臻教學
“快過年了,今天我教大家做的是扎刻平安扣,祝愿大家在新一年健康平安?!?月16日,在華店鎮文化站二樓,齊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云廷臻一邊向前來學習的群眾發放自制的工具和制作材料,一邊介紹起扎刻技藝的由來。
“扎刻與中國傳統木質建筑的榫卯結構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說北京故宮角樓的設計就源自于扎刻技藝,當時制作角樓的工匠碰到了建設難題,偶然看到了村里老人家拿著的扎刻制成的蟈蟈籠,就有了創作靈感?!痹仆⒄檎f著就開始上手演示平安扣的制作過程。
這次所做的平安扣一共有24個小竹棍,每根和筷子一般粗細,長度和小拇指差不多,都被打磨得十分光滑。仔細觀察這些竹棍,上下所有接口不用釘子、膠水、鐵絲或線繩之類的輔助拼接,均采用傳統木工卯榫結構咬合在一起實現固定。
在云廷臻一步一步地教學指導下,本來看著松松垮垮的竹棍,在雙雙咬合后結構既穩又緊。不到15分鐘的時間,家住陽光花園小區的居民陳麗第一個做出了平安扣的雛形。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大多數人還在為第二步、甚至第一步努力,她的成功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為什么你做得這么快?。俊薄翱炜纯礊槭裁次业囊Ш喜簧??”
云廷臻認真看了看陳麗交上的作品,指出了個別不足之處,并幫助她進一步做了固定。陳麗得到肯定,更加高興,向周圍人介紹自己的制作心得:“做這個扎刻靠的不是手勁兒,而是巧勁,不要怕砸壞,膽大心細,前兩步會了后面的自然也會了,環環相扣,我跟你說是這樣使勁?!标慃愐贿呎f著,一邊開始教其他人。
很快,就出現了第二個、第三個制作成功的人。最后,大家在一聲聲“原來是這樣”“我也成了”“原來這么簡單”的歡呼聲中,都成功做出了扎刻平安扣。
教學雖然只有40分鐘,但是對云廷臻來說,能讓一點基礎都沒有的人在15分鐘內做成最簡單的扎刻作品平安扣,他在背后付出了五六年的努力?!拔椰F在已經不滿足于做出更好的扎刻作品了,而是想讓更多人認識扎刻、了解扎刻,讓非遺扎刻在當下‘活’起來,并且還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為了推廣扎刻技藝,長期以來,云廷臻不斷思考著如何讓扎刻大眾化、教學如何讓人們更容易上手。
為此,云廷臻編寫制作扎刻作品的教程,將簡單易學、操作性強的扎刻技術,錄制成小視頻,供扎刻愛好者免費學習交流。今年,他還專門定制了扎刻制作機器,專門制作扎刻原材料,成套推出“蟈蟈籠”“平安扣”等扎刻制作套裝。
齊河的非遺文化傳承,一開始就離不開環境的滋養。齊河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在全省率先實施“文化先行官”創新項目,引入社會力量,聘管專業人員,下沉社區,發揮文化服務、基層治理、助推產業的職能,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激活場館、群眾受益”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齊河路徑”。“群眾都叫他小云老師,云老師已經不止一次來我們華店鎮教學了,咱們縣里的‘文化先行官’多次請云老師在各鎮街開設課程,可不止咱們華店鎮一處。”華店鎮文化站站長滕聰說。
有支持,有成效,光明的前景讓云廷臻對扎刻技藝推廣充滿信心。“新一年,我一方面會繼續推進扎刻進校園,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扎刻技藝;另一方面,想跟殘聯等對接,通過扎刻拓寬殘疾人就業創業渠道,改善殘疾人就業和生活狀況?!痹仆⒄楸硎?,希望讓扎刻技藝融入現代生活,轉化為可以被公眾接受的文化產品,甚至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齊河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