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鋒
??? 遙想四十多年前,在溫聰河邊的一個小村里,一個貧窮家庭的少年,剛剛能連猜帶蒙勉強讀一些“閑書”(特指課本以外的書)的時候,就對那些書讀得如癡如醉,津津有味。具體時段是在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之后、“文革”以前。那時讀的書大都是文革以前出版的革命文學書籍,如《紅巖》《紅旗譜》《苦菜花》《野火春風斗古城》《創業史》《戰斗的青春》《鐵道游擊隊》《保衛延安》等等。也開始接觸外國書,主要是蘇聯的書,如《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絞刑架下的報告》等。還有一些紀實性的書如《紅旗飄飄》。那時能借到的書有限,只要是書就抓起來讀。當入夜之后,我一人睡在做飯的小土屋里,一盞小小的煤燈下,我捧著一本剛剛借來的書就會讀到深夜。由于煤油燈光很弱,必須靠近燈才能看清書上的字。因此,早晨起來洗臉時鼻孔鼻翼窩都是黑的。
??? 之所以一談讀書,就一下子回到幾十年前的情景,是想回味一下當時為什么如此癡迷于讀書。按當下時髦的說法,就是想一想讀書的“初心”是什么。得出的結論很簡單:沒有任何功利性的考量,是天性使然,也是環境使然。沒有功利性考量是指讀那些“閑書”無助于考試,也無助于當“三好學生”,更抵不了放學回家后挖一籃子野菜或割一筐青草。“天性使然”是指感到書中寫到的情形大大拓展了一個農村少年的視野,知道了天下還有那么多與自己生活的這個范圍很不相同的地方,那么多迷人的故事。“環境使然”則是指當時在農村能讀到書非常少,能在那樣的情況下讀了那么多至今難忘的書,得感謝當時村里的團支部從縣圖書館定期不定期借書、還書。如果放到今天,我也可能被網絡游戲所吸引。但是,我不是在為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少年開脫,而是說,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巨大的。
??? 幾十年來,我一直堅持了自己少年時的讀書嗜好。在云南當兵的十四年中,我讀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當戰士時,正值文革后期,主要讀的是《毛選》和魯迅先生的書。粉碎“四人幫”后大量文革前的書籍解禁重印,我就用節省下了來的津貼買了一些外國文學名著。在部隊提干后,有了一點工資,就開始買更多一些書。每次去昆明出差,我都會買回幾本書。以致于從部隊轉業時,我托運回來的東西,最多的也是最重的就是書?;氐郊亦l工作后,生活安定了,我就養成了藏書的習慣,見到覺得對自己寫作和工作有幫助的書,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到濟南,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泉城路新華書店;去北京,我去的次數最多的地方則是西單圖書大廈。
??? 作為愛讀書的人,每個人感受都會有所不同。我作為其中一員,也經常讀一些著名作家談讀書的文章。著名作家賈平凹說:“能讀好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于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好讀書》)我非常認同賈先生的高論。但若從讀書的直接感受來說,我覺得讀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讀到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沉浸其中,得到的心靈愉悅是不讀書的人體會不到的。我沒有去過美國,但是我讀了歐內斯特·海明威、杰克·倫敦、歐·亨利,我就如同到了美國;我也沒有去過歐洲一些國家,但是我讀了契訶夫、屠格涅夫,就如同到了俄羅斯;讀了巴爾扎克、毛姆就如同到了法國和英國;讀了泰戈爾就如同到了印度,讀了川端康成就如同到了日本。近幾年,我側重于讀文史方面的書,則如同與中國古代的先賢們作深度交流,所感所悟,每有新意,于所喜愛的寫作有極大的幫助。
??? 其實,每每觸及讀書這個話題,我都會聯想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就是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說的是俞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很強。有一次俞伯牙彈琴時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聽了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俞伯牙又想著流動的河水彈了一曲,鐘子期聽了說:“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這個故事演化為一個叫做“高山流水”的成語,比喻遇到了知音或知己。這個和音樂有關的故事,如果把音樂轉化為讀書,可以做多種理解:可以視作讀書人和書之間的關系,即遇到了讀書的“知音”;可以視作讀書的一種境界,即讀書達到了一定階段后就會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也可以視作讀書的直接感受,即作為真正喜愛讀書的人來說,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快樂、愉悅、享受的事情。試想,當年鐘子期從朋友的彈琴中感受到了高山流水,能不是一種愉悅和享受嗎!
??? 當我正在寫這篇和讀書有關的文字時,正巧趕上第14次中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布,說是2016年我國人均年讀書7.86本,雖然與發達國家如美日韓的10本、12本、13本還有差距,但差距在逐步縮小(《大眾日報》2017年 4月 19日第 6版)。我對這個數字感到欣慰。因為在漫長的歷史時空內,中國人雖然十分渴望讀書,但大多數人從小得不到應有的教育,直到上個世紀中葉,中國人口中的文盲還占很大比例。隨著歷史的進步,我國現今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中的文盲已大為減少,這就為全民閱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想,隨著全民普及高中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全面小康的生活前提下,特別是當社會轉型期的浮躁心理平靜之后,非功利性讀書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對此是相當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