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京一個月后,李自成才率軍出山海關親征,不想遭清軍和吳三桂夾擊,大敗而歸,退出北京后奔西安。這時的李巖主張分兵一路進河南,那里原本是根據地,群眾基礎好,同時也可分散清兵主力,并愿意帶兵前往。牛金星本來與李巖不和,又嫉妒李巖才華謀略在其之上,在軍隊存亡之際,于大局不顧,在李自成前誣告李巖謀反。李自成又一次犯下致命錯誤,斷送了李巖的性命。殺他的人,恰恰是當年李巖引薦給李自成的同鄉牛金星。
??? 李巖被殺,引起宋獻策、劉宗敏的不滿,面對敗局他們失卻信心《北略》上說,“宋獻策他往,宗敏率眾赴河南。 ”李自成的隊伍開始瓦解。潼關失守后,李自成又成為“流寇”,先入河南,后竄湖北,清兵步步緊追,終于在湖北九宮山遭遇地方地主武裝,李自成戰死。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就此畫上句號。
??? 郭老用四個“假使”總結了李自成失敗的原因,皆因不聽李巖諫言,錯失良機,進而聽信讒言,錯殺李巖。歷史沒有“假使”,但歷史有經驗教訓。
??? 崇禎皇帝臨死將國破家亡的責任全都推到臣子們身上,我們不知李自成把失敗的責任推給誰,不管他們說或者不說,歷史自有公論。
??? 毛澤東推崇這本書,他認為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并反復告誡全黨不要做李自成,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這和郭沫若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書中郭沫若用了相當的文字寫李巖這個人,從中可以看出,李自成進北京前,雖對李巖言聽計從,但并不重用他,進北京后疏遠他,撤出北京又殺掉他,史書上說是牛金星從中作祟,其實李自成也有心胸狹隘的一面,他深知李巖的才能,是怕李巖“功高蓋主”,有朝一日另立山頭,之所以殺他絕不是聽信讒言。李巖的命運悲劇折射出中國歷代知識分子從政之路的坎坷艱辛。
??? 《甲申三百年祭》已發表七十多年,當年國民黨的《中央日報》連發五篇社論,批判郭的觀點,而且執筆人均為“名家”。共產黨則把文章列為整風文件,供全黨學習。七十多年中,不同時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前半期,肯定贊揚一邊倒,后半期,不同意見層出不窮,這本來是件好事,然而有人將文本的討論引申到對郭沫若人格的否定,甚至攻擊,完全走題,這種討論已毫無意義。
??? 從 1921年發表詩集《女神》到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發表《科學的春天》講話,五十七年間,郭沫若筆耕不輟,著作等身,涉及文學、歷史、考古、文字等,他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而《甲申三百年祭》,在他寫作生涯中無疑占有重要位置。
□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