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黃河大堤一線值守(中)
李晨
上午8點,按照通知我準時來到祝阿鎮政府駐地,來前也查看了天氣預報,顯示這段時間溫度在16至18攝氏度之間,自己也做了些準備,自認為一件沖鋒衣足以應付。
“此刻大堤溫度較低,夜晚甚至會降到零度左右,一定多穿衣服。”和我聯系的孟鎮長一見面便拍著我的肩膀關心地說道。
孟鎮長問我想去哪里值守,我說到最危險的地方去。經與河務部門協商,我被安排到祝阿鎮西關村的大龐控導處,這里正好是黃河在我縣拐彎的“咽喉”之地,水流湍急,防汛壓力較大。
確定好派駐地點,我們立即出發,孟鎮長駕車在前方引導我到了齊河黃河大橋處,在公安檢查站處路口拐入駛向大壩的輔路,耳邊除了風聲和發動機聲,周圍格外安靜。為了保護群眾安全,前期我縣發布通告,禁止無關人員與車輛上堤,所以路上沒有多少行人和車輛。很快進入大堤道路,黃河一下映入眼簾,在堤壩路上看到河面霧氣蒙蒙,河道由南北走向突然剎住了腳,拐了個大彎變為東西走向,望著氣勢恢宏的黃河水,腦海中映入了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詩句。
在壩上行駛5分鐘后,車輛在岔路口下坡,仍然可以清晰看到灘區處樹木浸泡在水中,河水沖擊岸堤發出的“嘩嘩”聲不絕于耳。前行幾個彎道后車子就在大龐控導的界碑前停住了。從岸堤板房里走出幾個身穿救生衣的人,衣服上的橘黃色非常顯眼。
孟鎮長把我介紹給這兒的負責人王段長后,我便正式編入這組防汛隊。告別孟鎮長,王段長將各隊員介紹給我認識,大體介紹了目前的防汛態勢并讓我穿上編號172的救生衣。環顧大堤周圍,幾面彩旗迎風飄揚,其中最鮮亮的是祝阿鎮黨員突擊隊的隊旗和黃河防御秋汛洪水攻堅隊的隊旗。遠處的齊河黃河大橋在霧氣的包圍下若隱若現,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走到岸邊,看著滾滾的濁水不斷沖擊著壩頭,泛起朵朵白浪,河道中的測量圓柱在波浪上下翻滾中時有時無,上邊2020年的紅色線圈與河面幾乎持平。看著我略帶吃驚的表情,王段長神情嚴肅地望著江面向我解釋道,因為前幾年的調水調沙實驗,目前河道都變深了,現在實際的流量要大于2020年的最大流量。河道上不時有秸稈等雜物漂浮過來,但很快就被后邊的浪打入水下,消失在河面上。王段長拿出手機,指了指上面接到的數據說:“根據早上8點上游艾山站的測量,流量仍然在4800左右。”聽到專業的數據,我只是愣愣的點頭。為了更好讓我理解,王段長補充道:“相當于一秒鐘就可以澆完80畝土地。”
我所在的防汛隊伍按照“3+3”模式編組,實行三班倒制度,即每8小時就有3名河務工作者和3名屬地派出的群防人員在現場值守,這3位群防人員都是年近七旬的大爺,但看起來仍然精神矍鑠。從9月下旬開始,大家就一直連軸轉,沒有一個人抱怨過一句,每天風雨無阻,準時來上崗。
市局下沉的工程師王鵬是個“90后”,雖然年齡不大,卻也是一個有著7年工作經驗的“老黃河”,于是我現場就認他為自己的“師傅”。對于這個半路出家的“徒弟”,王鵬略帶靦腆地應下了,可教起來倒是一點也不含糊。隨手就拿起立在板房旁3米的紅白桿,告訴我這是巡河人員必備的武器——探摸桿。“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巡河的時候探查水位與岸堤的根石臺。如果水流過大,會把沿岸的根石沖走,這樣就會對大堤的安全產生很大的危險,就需要抓緊往河道拋石來減輕河水對堤壩的沖擊。”說著王鵬就開始了一次巡河行動。我跟在他后面認真學習,途中,王鵬向我介紹白天是每2個小時要巡河一次,夜晚是3個小時巡一次。如果趕上水情緊急,就要24小時不間斷地巡堤查險。
“堤壩上任何一道小裂縫或小孔都不能掉以輕心,否則會引發管涌造成潰堤。”王鵬眼神專注地看向深入水中的探摸桿,語氣堅定地說。他又指著岸堤突出的部分告訴我這就是俗稱的壩頭,凹下去的部分叫壩襠,通過這種起伏的設置,可以有效緩解水流的沖擊。并且將整個水流分解成主流和邊流,進而使整個河道水流的沖擊力分散開,可有效減少對壩堤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