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瑋
大暑節氣后便是立秋,看到“立秋”二字,讓人感覺暑熱將去,終于能夠松一口氣了。其實,立秋雖然沾了秋之名,但還未展露出秋的涼意,到了這一天你一點也感覺不到秋的涼爽,蟬鳴依舊,溫熱不減。
立秋,中秋,深秋,在秋的輪回中,只有立秋最不像秋。既看不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也聽不到“風急天高猿嘯哀”。雖然如此,在這炎熱的夏天,心底里依然期盼著它能快快來臨。
我的父親就特別盼著它的到來。每年酷暑難耐的時候,他就反復地說:“等過兩天立秋了就涼快了。”每次聽他這樣說,我就反駁道:“那等立秋了,晚上睡覺不開空調試試看?”他則辯解道:“立了秋,晚上就涼快了,空調就不用開一個晚上了。”我是不敢想象八月的溫度關掉空調睡覺會是什么樣的體驗。
空調的發明,使現在的人對節氣的更替變遷越來越不敏感了。夏天制冷,冬天保暖,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節氣變化的意義,而且,交通和通信方式的進步,讓背井離鄉的人也能時時與家人聯系,了解到家鄉的變化,秋天那種思鄉的情緒也被削弱了許多,所以,我看“立秋”更看重它積極的一面。
你看,在二十四節氣中它排名第十三,代表著下半年的開始,是總結和展望的好時候;位置排在“大暑”之后,是暑熱盡寒涼生的開端;是農作物在春種夏長之后,將要成熟的信號,承載著莊稼人對豐收滿滿的期待。這些都在告訴我,后面的日子會更加精彩。
不僅是我,在古人思鄉悲秋的時候,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詞二首》中就另述新意,寫下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詩句,直截了當地表明了態度,表現出一種昂揚向上的豪情。
大詩人如此,作為普通的老百姓自然也要積極地來應對立秋后美好的生活。到了“立秋”這天,普通百姓會有各式各樣的風俗活動,但是“民以食為天”,我們家一般對吃的習俗都落實得比較到位,比如說啃秋、貼秋膘這類風俗,我們都不會錯過。
立秋前,父親會買上一些水果,再抱上幾個西瓜放在家里,到了立秋這一天,還會熬上一鍋雞湯,配上清熱養陰的藥材,解解暑氣,補補身體。今年,父親迷上了抖音,因此又學會了新技能。昨天吃飯時,他告訴我們:“今年立秋咱們吃餃子,黃瓜雞蛋餡的。”我聽了直搖頭:“你這是從哪里看到的?”我印象中長這么大還沒吃過這種餡的餃子,哪怕是在外面飯店餃子館里都沒有見過。父親回答:“抖音上說的,說‘貼秋膘’要吃肉,‘減秋膘’吃黃瓜,你們不是要減肥嗎?吃這個正合適。”我和太太聽了以后都仔細想象了一下黃瓜和雞蛋拌在一起的味道,感覺還是雞湯比較好喝,減肥的事情可以過了立秋再說,所以父親的這個提議被我們否決了,父親聽了后“哈哈”地笑了起來。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立秋”這一天,不論是啃了幾個瓜,還是貼了幾兩膘,人生的長跑還在繼續,在簡單休整以后,我們都將到達生命的下一個時間段落,在這里我們將繼續書寫精彩的瞬間,將我們的生活裝飾得富麗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