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國法,黨有黨章,家有家訓。家庭要幸福和睦,就必定要有其獨特的家訓,以形成育人家風,伴隨其兒女成長。“誠信、奉獻、節儉”簡單的六個字,是我們家家訓的靈魂,使我得以在潛移默化中滌蕩心靈,塑造人格。
爺爺是六十年代的“老知識分子”,平日里爺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是根本。前幾年,叔叔經營了一個工程隊,在縣城里打拼,不過爺爺從不在乎他往家拿多少錢,只會在年底的時候問一句:“工人們的工資都發了吧?”只有聽到叔叔說工錢都發到位了,爺爺才會面露微笑說一聲:“好。 ”當時不明白為什么簡單的一個字,能讓叔叔如釋重負般地展顏歡笑,但隨著歲數的增長,我明白了一聲“好”就是對叔叔誠信做人的肯定,不管賺錢與否、辛苦與否,若想立足,必須誠信。
父親是一位普通的事業單位工作者,專業是路橋建設,年輕時參與了縣城里多條主要干道的設計和修建。父親說那時候的口號是“要想富先修路”,他是真心喜歡這一行,他說過,施工現場泥土翻滾的味道令他興奮。記得小時候,父親開著摩托車帶我在縣城外環轉悠,激動地跟我講每段路原來的樣子,遇到的各種各樣的難題,他們又是如何克服的等等。讓我記憶至今的是父親那句“這條路是你爸爸我一米一米量出來的”,雖然當時背對著父親但是我仍能體會到他那時的驕傲與自信,我也知道他的驕傲與自信是源于他將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家鄉的建設。受父親影響,畢業后的我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生養自己的家鄉參與建設、奉獻青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學會的第一首古詩,小時候我不懂其中的道理,但隨著慢慢懂事,長輩們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我,使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小的時候吃飯有時候會把飯粒掉到桌子上,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會把飯粒撿起來吃了;還有一次為了看動畫片我剩了半碗飯就跑了,回來的時候看到媽媽在廚房吃我的剩飯,我問她:“怎么不直接丟了呢? ”,媽媽回答說:“扔了太可惜了。 ”那一刻我感到非常內疚,從此吃飯都要“空盤”,絕不浪費。長輩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要懂得節儉,懂得珍 惜眼下的幸福美好生活,懂得尊重每一個人的勞動和付出。
現在想想:和書面文字相比,從長輩身上學來的為人處世的習慣,對我的影響更為深遠。家風正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這就是我的家風,我會將它繼續傳承和發揚下去。
□趙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