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飛在制作硅膠波紋管
□李淑冉祁春梅
4月18日,位于武城縣的山東騰龍天元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硅膠管生產車間內,在一臺機器面前,張曉飛全神貫注,觀察管坯表面變化、計算柔性帶的轉角角度,根據成型狀態不斷在觸摸屏上調整參數,然后啟動設備運行按鈕。不一會兒,“抱”在機床上的模具和套在模具上的管坯就高速旋轉起來,一條柔性帶按照設定的角度,與模具表面波紋保持一段距離,將管坯緊緊地壓到模具上,一條平滑的波紋管逐漸成型。
今年35歲的張曉飛是這家公司的技改工程師。任職期間,為公司申請了17項專利,在《科學與生活》雜志上發表了2篇關于機械自動化方面的論文,個人主持項目形成專利授權9項。2022年獲評“德州工匠”“德州市五一勞動標兵”,被德州市認定為“高級人才”,兩項成果參加德州市職工創新成果大賽獲優秀獎。近日,還獲得了“大德工匠”稱號。
張曉飛操作的機器叫高柔性高伸縮性深度波紋管成型機,是他自己設計定制的,用于制作高伸縮性高柔軟度的深度波紋管新產品。起初,新產品性能雖然提高了,但是生產難度卻增加了十幾倍,除了極少數工作十多年的老員工偶爾能做出一兩件合格品外,普通人員用這臺機器生產的產品合格率不足10%。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曉飛一頭扎進車間進行實驗,研究機器的工作原理、每一項數據參數,對于設備所需要的模具等輔助器具不斷優化。經過一年的實驗,成功完善設備,可以根據產品情況手動調試各項參數,產品合格率提升到了97%以上。后來,為了方便普通工人操作,張曉飛又設計了一臺“傻瓜式”成型機,工人只要將模具、管坯、柔性帶安裝好后,按下啟動按鈕,設備會自動進行纏繞,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這樣的創新每年都在張曉飛身上上演。設計模型過程中發現土塊排版拆分時采用單選方式分離,他查找到排版軟件有顏色篩選功能可以快速選擇,分離效率提高了20倍;發現橡膠硫化脫模劑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回收,浪費60%左右,他設計定制配合工位的回收槽,節省脫模劑購置費和水污染處理費用165萬元;由于工廠內部工藝升級,過氧產品硫化溫度高,導致扣壓產品升溫快分層起泡,廢品率急劇上升,他經過一個月的反復驗證,發現采用橡膠套扣壓方式可以緩解,廢品率降低89%,每年節省材料成本72.9萬元,減少模具采購費用150萬元……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應用在企業生產上,為公司創造了近千萬元的價值。
不怕吃苦,勇于打破常規,是他一直堅持的人生格言。“在技術創新之路上,我們經常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有很多來自他人的不理解,所以需要我們具備堅定的心性,有不怕吃苦、敢于挑戰困難的精神,才能不虛度時光,不辜負自己的才能。”張曉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