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在他的音樂工作室。
過兩天,《中國原創歌手音樂節》將要走進德州,康健的心驛動起來。
“像我們這樣的城市,音樂資源匱乏。所以,真正愛音樂的人,珍惜每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 ”在他看來,這樣的機會著實難得。
憨厚、樸實、真誠,是這個40歲的中年漢子留給記者的印象,但一談到音樂,康健黝黑的臉上跳躍起興奮與喜悅。
在他的康健音樂工作室,墻壁四周掛滿了不同式樣的吉他,調音臺的指示燈不停地閃爍,音樂源源不斷地從音箱里流出,回響在小屋的每一個角落。
就在這個十幾平方米的小屋里,不時有人前來拜訪,有的是來請他錄音,更多的是像他一樣熱愛音樂的人前來與他聊音樂、談創作,其中也不乏一些外地的朋友。人多時,小屋顯得有些擁擠。
徜徉在他的音樂世界,康健和記者聊起了他的音樂故事。
來時的路
2004年,康健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7年來,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個小屋里度過。最多的時候,他曾經五天五夜足不出戶,“兒子把飯送過來”。用他的話說,呼吸著這里的空氣,都會覺得與眾不同,“這是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世界”。
在這個小屋里,康健完成了幾十首歌曲的創作,“未完成的作品堆放了厚厚一摞”。他說,每一首作品,都在講述一個故事,“能夠創作出這些作品,和自己這些年的生活經歷不無關系”。
上世紀90年代初,搖滾音樂紅極一時。正在國棉一廠做紡織工人的康健,和許多為音樂而狂熱的年輕人一樣,深受崔健、be-yond、魔巖三杰的影響,癡迷于搖滾音樂。當時,他便利用業余時間和幾個同樣熱衷于音樂的年輕人組建了自己的樂隊。每天,還不到下班時間,幾個人就提前溜走,湊到一起練琴。從那時起,康健已經開始試著創作自己的歌曲。
在一次職工聯歡會上,康健和樂隊成員演出了自己的原創音樂,受到了職工的歡迎。那次的狂躁與呼喊,讓他興奮地落淚。也就在那次演出結束后,康健覺得自己的生活不應該是在轟鳴的工廠車間,而應該尋求更廣闊的舞臺。于是,他辭去工作,去了浙江。那一年,他20歲。
他依稀記得,當時很多人認為自己“神經大條”、“不務正業”。然而,“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對自己的向往。 ”康健覺得,許巍的這句歌詞很能表現自己當時全然忘我的狀態。
南下的他,一心想著慕名去尋找老師學習音樂,但他似乎并沒有料想到,在那個完全陌生的城市,等待他的將是什么樣的生活。沒有了收入,很快,康健身上不多的錢花光了,生活完全陷入窘境。最困難的時候,1塊錢他整整維持了5天。到了晚上,他一個人背著琴,露宿海邊,孤獨地守望黎明。盡管如此,他并沒有放棄練琴,因為他心中依然燃燒著火熱的音樂激情。
見到康健,老師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執著所感染,除了教給他音樂外,生活上也給了他很大幫助??到∩钍芨袆?,心底泛起一絲溫暖,找到了力量的源泉。于是,他學習更加刻苦。不僅練琴,他還向老師學習唱歌、音樂制作。對于沒有經過專業音樂教育的他來說,這個時候,“如魚得水”。
在外學習的4年,遭遇冷漠、委屈、傷痛,對于康健來說根本算不了什么,他覺得“只要有音樂的日子就是幸福的”。這4年,康健對于音樂有了新的理解,“取得了令他沒有想到的收獲”,他開始向著更加專業的音樂道路邁進。
然而,就在1997年,母親病重,康健不得不中斷自己的學習,回到德州,照顧母親。之后,雖然不能再外出學習,但他并沒有停下手里的音樂。這兩年,為了掙錢,他跑過車、打過零工。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就是在這兩年,他的音樂道路戲劇性地發生了改變。
經人介紹,康健進入了德州市歌舞團,幫助錄音。兩年后,憑著出色的音樂功底,康健在團里獲得了轉正機會。直到這個時候,康健才感到些許欣慰,因為他終于可以專心做音樂了。
2004年,他的康健音樂工作室成立。工作之余,他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音樂上。不大的工作室里,經常擠滿來聽他音樂的人們。
隨后,他還建立了自己的音樂網站,他的原創音樂吸引了幾十萬的粉絲。因為音樂,他結實很多朋友。他知道,像他一樣,不少人也在堅持自己的音樂道路。
音樂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
這個消息傳來的時候,康健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幾個小時后,他從網上看到了強震猝然來襲的巴蜀大地,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一組組圖片,一個個瞬間,刺痛了硬漢的心,淚水朦朧了他的雙眼。
旋即,康健決定去救災一線,參與救援。當天晚些時候,當他得知此次強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時候,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沖動”。他知道,凝聚更多人的愛心,遠比一個人的力量更強大。于是,他連夜創作了賑災歌曲《愛的春天》。
“愛是陽光給你溫暖,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關懷;愛是清泉生機無限,讓干渴的大地上春花盛開。 ”
第二天,康健給自己的朋友們打去電話,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一群懷著愛心的音樂人行動起來,很快完成了這首歌曲的錄制,這首歌曲的MV不久也拍攝完成。同時,作為發起人,康健和朋友們還積極聯系市紅十字會,在希森歡樂島舉行了大型募捐活動,共籌集善款2萬多元,為災區人民送去了德州人民的愛心。
那段時間,康健幾乎沒有停止過忙碌的腳步,每天都被感動包圍。想到那些幫助和被幫助的人們,他心頭掠過一絲溫暖。
在他的音樂網站上,有一首叫做《不要放開拉著我的手》的歌曲,點擊率很高。康健說,這是他比較滿意的一首作品,這首歌曲挽救過那些破碎的家庭。
康健一直在關注社會離異家庭現象。兒子告訴他,班上有的小朋友爸爸媽媽離婚了,每次都是爺爺奶奶接送他們。當他接送兒子的時候,看到離異家庭孩子們那種孤獨與無助,他覺得這些破碎的家庭帶給孩子們的傷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于是,他陷入了沉重的思考。很快,這首《不要放開拉著我的手》的作品完成。
“曾經靜靜看著爸爸媽媽的笑容,我以為我會快樂到永久,不知什么時候,笑容不再有,我們的幸福悄悄的溜走。不要放開你們拉著我的手,黑黑的夜里,我會害怕的哭;不要放開你們曾經溫暖的手,冷冷的夜里,我的心會孤獨。 ”
為了表現出孩子對于親情的呼喚,康健讓兒子演唱了這首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首歌傳到網上后,好評如潮,很多人給他留言,感謝他創作出這樣好的作品??到∮∠蠛苌畹氖?,兩對離異的父母聽了這首歌曲之后,最終又重新走到了一起,為孩子創造了完整的家庭。
“音樂的力量是無窮的。 ”他說,作為一個音樂人,有責任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社會做點事情,即使很微弱。
幸福與喜悅
就在記者去采訪的時候,康健還在為他的兩臺剛剛更換的電腦裝系統。為他的工作室投資,他從來沒有猶豫過。
這些年,康健把所有的收入幾乎都投在了他的設備上,“差不多有十幾萬”。他說,設備不如意,錄制的音樂就達不到自己滿意的效果,“是件苦惱的事情”。
許多來他這里錄過音的人,或多或少有些“頭疼”,因為他們都知道康健對于音樂堪稱“苛求”??到≌f,他不想只為歌者提供錄音技術,他要求歌者把握住歌曲的“韻”,唱出歌曲的“神”。因此,很多時候,歌手唱到一半,他覺得不滿意,就會停下來,根據自己所學到的東西幫助歌手理解、醞釀歌曲的韻味。他記得最長的一次,從晚上7點一直錄到凌晨4點。雖然已經很疲憊,但他卻樂此不疲。
康健坦言,現實中,他也會遇到很多人對他以及像他一樣做音樂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見,不理解,認為他們做的不是音樂,只是娛樂。對此,康健雖然已經習慣,但時常也會感到無奈。
“音樂可以凈化人們的心靈,清澈人們的眼睛。音樂應該和人生聯系起來,而不是和前途聯系起來。說到底,音樂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 ”
記者注意到,在他的音樂網站上,一首叫做 《不想這樣分手》的歌曲點擊率超過了20萬。康健告訴記者,有唱片公司已經跟他聯系,有意推廣這首作品。康健覺得自己的音樂不適合做商業推廣,“回絕了唱片公司的邀請”。
“堅持了這么多年,機會真的來了,結果選擇了放棄,圖什么? ”
面對記者的疑問,康健搖了搖頭,他說這些年自己執著地奔走在音樂的道路上,只想堅持寫純粹的音樂。把音樂作為一種工具,是對音樂本質的一種曲解。 “哪怕只有一個人愿意聽我的音樂,我都會繼續堅持,音樂已經成為了涌動在血液里的因子。這條路雖然孤獨,卻收獲著幸福與喜悅。 ”
□本報記者 王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