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臨邑縣翟家鎮孫漢服村的孫豐忠遇上了一件煩心事——自己坐上“山東糧王”這把交椅僅一年,就被該縣德平鎮的一個年輕人魏德東給去搶了。
孫豐忠今年58歲,是當地有名的種糧老把式,這幾年,為了實現糧食高產,他可沒少下功夫。他先后和山農大教授、小麥專家董慶裕合作,將實驗室里研究的良種良法、配方施肥、寬幅精播等新技術用在了自家的責任田里,自然糧食產量也是逐年提高。2010年,孫豐忠的玉米平均畝產1029.6公斤,一舉奪得2010山東“糧王”大賽第一名,成為山東“糧王”,還被評為了“全國種糧標兵”。“那時多風光呀,省里獎了個轎車,縣委書記、縣長也來慰問我,還給我送來一臺液晶電視。”談起當時的情景,老孫仍然一臉的自豪。
正當老孫滿懷信心的想當第二個全省糧王時,沒成想在去年夏玉米實打驗收時,該縣德平鎮魏德東的畝產產量還是比自己高出了20公斤,以畝產973.4公斤的優異成績獲全省總冠軍,成為2011“山東糧王”。孫豐忠尋思敗北的原因:“現在全縣都在推行糧食高產創建,統一實行肥料、種子、種植技術和管理,我分析了一下,我可能太大意,輸在了管理上。”
老孫說的糧食高產創建在臨邑縣已經推廣三年了,該縣創建面積由最初的1萬畝發展為現在全縣整建制推進,老孫使用的新技術也得到全面推廣。同時,該縣縣、鄉鎮農技干部還深入生產一線指導技術培訓、良種普及和關鍵技術應用,強化“五統一”生產模式落實;建立健全了農技推廣、良種繁育、植保服務、測土配方施肥四大公益性科技服務體系,形成了“農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新機制,實現了鄉村全覆蓋;通過大力推行小麥寬幅精播、“一噴三防”和玉米“一增四改加晚收”等新技術,推廣保護性耕作,實現了提單產、增總產的目標。去年,臨邑縣全年糧食總產達89.39萬噸,比去年增加6.01萬噸,全縣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高產創建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4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并先后獲得“全國產糧大縣”及“全國超級產糧大縣”稱號,糧食生產實現了“九連增”。看到全縣糧食大豐收,老孫臉上也露出真摯的笑容。
“全縣都在搞糧食高產創建,今年是魏德東,看這個形式,保不住明年的全省糧王是誰。看到咱農民糧食連年大豐收,我就是不當這個糧王,心里也高興啊。”采訪結束,孫豐忠樂呵呵地說。
通訊員 高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