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花》
《雨日》
《夏菖蒲》
人物簡介
于澎,1963年生于德州市,同濟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教授,日本九州產業大學藝術學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巖彩畫展。 2007年為同濟大學百年校慶創作了大型巖彩壁畫 《今歲又逢大有年》《百年樹人》。2010年創作的大型巖彩壁畫《離離原上草》安裝于同濟大學129大禮堂。
現任教于上海同濟大學的于澎教授,是從德州走出去的知名畫家。 9月21日,他將在德州市博物館舉辦“回歸·2012于澎巖彩畫展”,并舉行作品捐贈儀式。前不久,記者采訪了于澎教授。
走入巖彩畫的大門
“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我有一次在北京看畫展,正巧看到相鄰展廳在展出巖彩畫。第一眼看到這種表現形式,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很多年后的日本留學經歷,則給了我系統學習這種巖彩技法的機會。 ”于澎回憶說。
巖彩畫以礦物顏料為媒,是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形式,我國歷史上的壁畫大都是巖彩畫。巖彩畫審美特征鮮明,由純天然礦物色和新巖礦物色的晶體顆粒所構成的畫面,散發著晶瑩的材質美感,筆畫間透出清新的自然之氣,特別是不同顏色的顆粒反復疊加所產生的色點效果,更能呈現出別樣豐富的色彩效果和視覺沖擊力,帶來一種特別的現代裝飾美。
我國當代的巖彩畫出現較晚,上世紀60年代剛剛有一些萌芽。上世界90年代中后期,一批從日本學習歸來的畫家開始使用傳統的礦物質顏料進行繪畫創作,并稱之為“巖彩畫”,終于給這一繪畫表現形式的發展帶來了春天。在這批畫家中,于澎正是其中一員。
1963年,愛畫畫的于澎出生在德州市,20年后他從德州師專美術系畢業,成為一名中學美術老師。走上工作崗位的于澎,先后任教于德州五中和德州二中,因為業務能力強,且對繪畫由衷熱愛,很快就在德州的教育界和書畫界嶄露頭角。上世紀90年代初,于澎先后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中央美術學院進修,1997年,他第一次赴日本福岡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其后,1999年5月他東渡日本學習巖彩畫,最終獲得了博士學位。 2006年,于澎學成回國,任教于上海同濟大學,繼續從事巖彩畫的創作和研究,多次在國內及國外舉辦個人畫展,并在國內的巖彩畫領域穩穩地占據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