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禹城市張莊鎮敬老院里,住著35位孤寡老人。他們在這里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樂,生活得很舒心。今年88歲的邢淑英老人說:“這多虧俺們有個‘好兒子’。 ”老人所說的“好兒子”,就是張莊鎮民政助理孫英河。
??? 天氣一天天轉涼,10月15日,孫英河一大早來到敬老院,開始逐一檢查敬老院里的取暖設施,并看看老人們的被褥夠不夠暖和。兩年前,45歲的孫英河當上民政助理,自那開始,每天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就成了他的習慣。在他眼里,敬老院的老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只有把老人們當成自己的“親爹娘”,才對得起民政助理這個職務。
??? 每當有老人生病時,孫英河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他們身邊,跑前跑后,及時安排治療。今年7月20日,孫英河得知72歲的李德常老人身體不適,立即把老人送到禹城市人民醫院。從一樓到六樓往返四五趟,等辦完手續,孫英河的衣服全濕透了。老人住院期間,他親自給老人送飯,喂飯喂藥,倒屎倒尿,精心照顧。同病房的室友對李德常說:“老人家,你這兒子真孝順。 ”“這是鎮政府管民政的孫助理,不是俺兒子,可他比兒子都好啊! ”李德常老人感動地說。不到半個月,老人就康復出院了。 “要不是孫助理,俺這把老骨頭早就去見閻王了。 ”每次與人聊天,李德常總會重復這句話。
??? 在照顧老人日常生活的同時,孫英河同樣關心他們的心理需求。82歲的張德英老人因病癱瘓,不能行動,整天躺在床上,情緒低落,一度有厭世的想法。孫英河發現后,耐心細致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每次為老人擦洗后,就同她聊天,想辦法逗老人開心。同時,他積極協調有關單位,為老人配備了一輛輪椅。當嶄新的輪椅推到床前時,張德英老人臉上有了笑容:“俺可以坐著輪椅出門看看了。 ”
??? 敬老院條件有限,如何讓老人們生活得更好是孫英河時刻掛在心間的一大問題。他和院長于金文商定:充分利用院內土地資源,搞種植和養殖,并采取獎勵制度,調動老人們的積極性。這一想法得到很多老人的支持。于是,孫英河和老人們把房前屋后的空閑地開墾出來,種植蔬菜,各式各樣的季節性蔬菜成為老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時,他還在敬老院修建了養殖區,組織老人們養牛、養豬、養羊,每年為敬老院創收1萬多元。
??? 如今,生活在敬老院內的每位老人都很享受現在的生活。他們說,有了孫助理的打理,敬老院成了大家共同的家,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孫靜 白聰聰 孫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