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正在調試機器。
??? 盡管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機,看露天電影的人遠不如從前多了,但是作為一名電影放映員,禹城市張莊鎮馮志正依然執著地演繹著他的“電影人生”——
??? 54歲的馮志正是國家一級電影放映員,這份工作他已經干了36年。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作為一名放映員,馮志正曾幾度 “失業”。 2007年底,山東省啟動了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這讓馮志正重新忙碌了起來。每年,他要為老百姓放映300多場電影。
18歲的他當上了電影放映員
??? 1974年, 18歲的張莊鎮北孫村村民馮志正聽說縣里要招電影放映員,第一個跑到40多里外的縣電影管理站報上了名。因為之前有過在電影隊放電影的經驗,馮志正如愿當上了放映員。也就是從那時起,馮志正成了全鎮老少眼里那個 “放電影的”。
??? 但是,干上了這一行,馮志正才發現放映員其實是份苦差事。那個年代道路坑洼不平,交通工具極度匱乏,全鎮上下自行車就只有兩三輛,更不用說為放電影準備什么車子了。為了每天及時把電影送進村,馮志正把自己種地用的人力手推車進行了改裝,重達幾百斤的放映設備有了 “專車”。
??? 老馮說,前些年他一直是靠人力拉著放映車到處跑。那些年,不知道自己的一雙大腳量出了多少里路,磨破了多少雙鞋,更數不清多少次放完電影已是深夜,而自己還沒顧得上吃一口飯。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馮志正風雨無阻,一干就是幾十年,從沒因為自己的原因耽誤過一次電影放映。
只要百姓喜歡,再苦再累也值
??? 老馮說,這些年來,最讓他激動的時刻就是每天下午的3點,每當這個時候,他已經收拾好了所有的裝備準備出發了。
??? 在老馮看來,沒有什么能比給百姓放電影更重要了。一年初秋,老馮在大段村放映那部老百姓們百看不厭的 《李天寶娶親》,放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刮起了狂風,大家還沒反應過來,豆大的雨點劈頭蓋臉地下了起來,但沒有一個人回家,依然沉浸在電影情節里。馮志正為了讓他們看完整部電影,沒有停止放映,而是連忙脫下外套和妻子新織的厚毛衣蓋在膠片機上,并且一直弓著身子,護住機器,不讓一滴水淋進去。一個小時后雨停了,老馮的手麻了,腰僵硬了,嘴唇凍紫了,仔細檢查機器后他才長長地舒了口氣。
??? 那次感冒讓老馮燒了好幾天,可他依然每天按時放電影。每次說起這件事,老馮都滿含熱淚: “那時候百姓家里沒有收音機更沒有電視,唯一的娛樂就是看場露天電影。我能做的就是放好每部片子,大家開心我也就知足了。”
放電影也得常干常新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電影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特別是隨著家庭影院、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日益普及,在家里看電視的人多了,出來看露天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但是老馮的熱情不減當年。
??? “現在時代變了,放電影也要常干常新。”老馮說,如今,他每次在放映前和放映間隙里都會不失時機地宣傳國家惠農政策、致富經、農資供求信息。他走到哪里,就把發家致富的技術帶到哪里。針對所到村的實際情況,他還積極主動地與上級協調,給群眾爭取更多關于農業技術的影片。有時候沒有合適的影片,老馮會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符合百姓需求的片子。
??? 36年來,老馮從人力放映車改成了牲口拉車,又變成了機動車,過去到一個偏遠村要走一個下午,現在最多只需要半個小時;過去坑洼不平的泥土路也變成了現在的柏油路。 30多年的時間,他見證了電影給廣大的基層群眾帶來的歡樂,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給百姓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 36年里,他記不清有多少次頂風冒雪,如期將電影送到村里;也記不清有多少次體力不支,熟睡在放映車上。如今,馮志正依然行走在張莊鎮的大小村落,繼續著一個老放映員的夢想,享受著電影帶給他的快樂。
□本報通訊員 高汝寶 王燕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