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原縣人武部、民政局及王廟鎮領導到侯新玲(左一)家慰問。李建 攝
□本報記者 楊德林 見習記者 王德鵬 本報通訊員 溫福順
??? 1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平原縣王廟鎮前王明村侯新玲家中。這是一個貧寒之家,五間土坯房低矮破舊,兒子入伍后,只剩下年近70歲、身體患病的父母和8歲的小兒子,生活重擔全部壓在侯新玲身上。
??? 丈夫在兒子入伍前夕突遭車禍去世,忍著巨大的悲痛,她毅然送兒子踏上了開往軍營的列車,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
??? 丈夫遭車禍去世,家庭失去頂梁柱,她力排眾議,送子參軍
??? 2012年10月,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開始,侯新玲的兒子侯興國正好年滿18歲。知道征兵的消息后,他興奮地告訴了在北京打工的父親李常峰。
??? 為給兒子助威鼓勁,李常峰決定棄工回家,他找到包工頭,結算了當月工錢,乘火車匆匆趕回老家。10月30日,李常峰陪侯興國在鎮衛生院參加了體檢;11月7日,他又陪兒子到縣征兵站體檢,接下來的時間是填表政審,侯新玲一家沉浸在興奮的期待中。
??? 得知兒子接受參軍政審等還有近1個月時間,作為家里的頂梁柱,李常峰盤算著就近打工,貼補家用。 12月5日,李常峰踏上了去濟南打工的客車,在濟南高新區下車時,突然被身后飛馳而來的一輛農用運輸車撞倒,車主肇事后逃逸,后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李常峰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 “在醫院搶救了4天,花了3萬多元,最終人還是走了,一下子把我們這個家庭打入了萬丈深淵。我覺得自己要垮了,哭昏了好多次。 ”回憶過去,侯新玲掩面哭泣。
??? 12月11日是侯新玲丈夫李常峰出殯的日子,她撕心裂肺的哭聲,讓許多鄉親難受地扭過頭去。當天下午,鎮武裝部送來了侯興國被縣征兵辦公室批準入伍的通知書。圍繞孩子到底當不當兵,親朋好友發生激烈的爭論。 “別讓孩子參軍了,留下來幫幫你吧,出去打工,1個月怎么也能掙2000多元。 ”“孩子成年了,可以頂替他爸爸成頂梁柱了,你卻送去當兵,以后家里生活咋辦呢? ”
??? 殘酷的命運并沒有把這位身高不足1米55、體重不過40公斤的柔弱女子擊倒。她表現了令人敬佩的樂觀和堅強,“丈夫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讓兒子去當兵,我一定要幫他圓了這個愿望。再說,部隊能出息人,咱可不能為了眼前的困難和利益,不顧國家的大事,耽誤兒子的前程,那樣我一輩子不安心! ”侯興國的爺爺也拉住孫子的手,囑咐他“爺爺雖然老了,可地里的活也能幫著你媽干,你就放心去當兵吧! ”
??? 侯新玲告訴兒子:“我不用你管,有本事就搞好訓練,比打多少個電話都強。 ”
??? 侯新玲永遠忘不了兒子入伍走的那天早晨,按照當地習俗,兒子離開家門之前應該為剛去世的爸爸圓墳。 2012年12月13日凌晨1點多鐘,天氣十分寒冷,侯新玲特意囑咐兒子穿上新軍裝,早早地去和爸爸道個別,“兒子十分懂事,在爸爸的墳前磕了幾個頭,大聲說‘爸爸你看看,兒子是穿著軍裝來看您的,你放心,我會把家里頂起來的’。 ”說起這些,侯新玲悲痛之余倍感欣慰。
??? 當天早晨6:30,侯新玲送兒子踏上北去的客車,兒子在客車發動的瞬間回頭望了她一眼,眼圈紅紅的。那一刻,侯新玲感到心一下子被抽空了,呆呆站在原地,大腦一片空白。回到家后,她抱著丈夫的照片,放聲大哭,從丈夫出車禍去世到兒子當兵入伍,這9天的經歷讓她感到比一生都長。她暗下決心,再苦再難也要挺過去,不能拖兒子的后腿,不能再讓年邁的父母為自己操勞。
??? 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從丈夫出事后,兒子侯興國已經連續一周沒有得到休息,在丈夫出殯后的第二天就奔赴軍營,這會不會影響侯興國的訓練?孩子會不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 正如侯新玲所擔憂的。侯興國入伍后,面對陌生的軍營環境和緊張的訓練生活,再加上前期嚴重睡眠不足,身體透支,他感到心理和身體的承受能力都達到了極限,產生了動搖思想。侯興國多次和母親通電話,放不下家里的事情,有一次他打電話給母親說:“夢見爸爸了,您去爸爸的墳上替我祭拜一下吧,要不爸爸會傷心的。 ”
??? 侯新玲敏銳地意識到,兒子的心思太重,牽掛太多,每次接電話她對家中遇到的困難一概不提,有時還硬起心腸來批評兒子“你不要老往家里打電話,我和你爺爺奶奶都不用你操心,有本事就把訓練搞好,這比打多少個電話都強。 ”
??? 其實侯新玲不知道,兒子遇到的困難比她預想的要嚴重,由于極重的心理負擔和精神焦慮,侯興國入伍后曾連續10多天睡不著覺、吃不下飯,血壓指標升高,發生了暈倒在訓練場的事情。直到侯興國所在部隊領導把情況反饋到縣人武部,侯新玲才知道。
??? 侯新玲先后向鎮人武部領導匯報了自己全力支持兒子當兵盡義務的真實想法,人武部和王廟鎮的領導也多次來到侯新玲家中,與她談心,幫助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徹底解除這個家庭的后顧之憂,經過鎮黨委積極協調,由鎮上的恒豐紡織公司為侯新玲提供就業崗位,只上白天的正常班,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
??? 兩次軍營探親,侯新玲說:“眼淚代表不了你的孝心,你在軍營干出個樣子來,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
??? 母子連心,兒子在部隊的情況每時每刻牽掛著侯新玲的心。 2013年1月2日,北方天氣最冷的時候,最低溫度達到零下15℃,侯新玲不顧身體虛弱,趕到了北京兒子的部隊。侯興國看到母親因勞累、寒冷,臉色蒼白得十分難看,嘴唇干裂,情緒有些激動,抓住她的手,著急地問,“媽你怎么了,生病了嗎? ”侯新玲見到兒子,也是萬般感慨,但她知道這時候不能讓兒子對自己產生依賴,她一把推開兒子,“我沒事,挺好的,只要你好好訓練,不讓我操心,比什么都強。 ”侯興國沒有想到母親會這樣,眼淚在眼眶打轉。侯新玲大聲說:“把眼淚憋回去,眼淚代表不了你的孝心,你在軍營干出個樣子來,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
??? 侯新玲與兒子所在連隊領導進行了交流,與兒子進行了深入談心,和他講了家里的情況以及全家支持他在部隊建功立業的堅定態度。看著身材瘦小、滿臉憔悴的母親,侯興國感到無地自容,他用力攥著母親手,“是我不爭氣,讓你失望了,我一定振奮精神,調整好心態,做一名合格的士兵。 ”
??? 1月17日,心里放不下兒子的侯新玲再次隨縣人武部部長趕往軍營。當天正趕上北方普降大雪,路面濕滑,3個多小時的車程,愣是走了近10個小時。到部隊后,侯新玲進一步向部隊領導了解兒子的思想狀況。當她得知,兒子思想穩定,表現積極,身體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十分高興。
??? 部隊領導得知侯興國家庭遭遇的不幸后,十分重視,安排連隊干部對他進行重點幫扶,生活上給予照顧。前段時間,部隊首長還專門看望侯興國,并對他學習訓練進行當場測試,成績有了明顯提高。當首長問“愿意在部隊服役嗎? ”他大聲回答:“我要當一名合格的戰士,爭取在部隊長期服役。 ”
短評
趙趁妮式的兵媽媽
??? 侯新玲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面對家庭不幸,毅然送子參軍,支持兒子建功軍營、報效國家。她以實際行動,表現了一名普通百姓對黨和國家、軍隊和軍人的真摯情感,稱得上是新時期“趙趁妮式的兵媽媽”。
???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周邊環境日趨復雜,國家安全面臨諸多挑戰。長期和平環境,容易淡化人們的國防觀念,迫切需要廣大干部群眾像侯新玲那樣,心里始終裝著國家安危,深明大義,以國為懷,不斷強化安全意識和憂患意識,積極營造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濃厚氛圍,不斷增強國家的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
??? □宋瑞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