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樹強(左)與技術員查看玉米長勢。
今年38歲的馮樹強,16歲成為“北漂一族”,干過飯店服務員,做過小買賣,搞過房地產,2001年創辦自己的通訊公司,在全國建立起6家分公司,事業不斷壯大。
事業版圖順風順水地發展,可是今年,馮樹強做出一個驚人決定,一頭扎回農村,建起了家庭農場。
從打工仔到“通訊大亨”
馮樹強出生于陵縣滋鎮大于村,16歲時,馮樹強離開家鄉到北京打工,有了點積蓄后,頭腦靈活的他做起了小本生意。
買賣做得不錯,小有結余后,馮樹強與朋友合伙,涉足房地產開發,資本積累日益雄厚。
2001年,因看好國內通訊事業的發展前景,馮樹強成立了北京易訊恒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從此,事業如雪球般越做越大。
通過不斷地打拼,馮樹強的公司業務領域不斷開發和拓展,不僅獲得了國家信息產業部、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等頒發的多種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而且與多家基礎電信運營商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先后取得短信、語音等多種增值電信業務運營資質。
不僅如此,馮樹強還將業務拓展到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濟南分公司、湖南分公司等6家分支機構。隨著公司發展日益成熟,業務不斷擴大,他也成為業內有名的 “通訊大亨”。
流轉 2000多畝土地,建起家庭農場
馮樹強一心一意地經營著自己的通訊事業,但是離家多年的他一直有一個念頭,“陵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應該為家鄉發展盡一份力,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 ”馮樹強說,自己始終不能忘記生他養他的家鄉。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馮樹強從中找到了幫助家鄉農民增收的途徑。于是,他做出一個驚人決定,回家鄉建家庭農場。
5月8日,馮樹強在陵縣工商局注冊了德強農場,專門從事農作物、果木、苗木、蔬菜種植,成為該縣首家家庭農場。
如今,德強農場已流轉土地2000多畝,并與農民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每畝地每年租金1000元。轉出土地的農民到農場務工,根據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及從事工種,每天還可獲取40至300元不等的報酬。
打造“農業綜合體”,夢想讓土地“生金”
7月8日,德強農場里,玉米泛著綠意,長勢喜人,“種田也要講科學,采用測土配方施肥,保障了莊稼生長期需要的養分,現在玉米長勢很好。”行走在田地里的馮樹強一副專家模樣。
土地流轉,一畝地每年光租金就1000元,相當于豐收年景農民種植一畝地的純收入。德強農場流轉土地2000余畝,難道能種得過精耕細作的農民嗎?“農場走科學種植、規模種植、特色種植之路,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將大大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面對質疑,馮樹強一語道破天機。
“今年,農場播種夏玉米1800余畝,其余土地與高端零售企業、國際良種公司合作,種植了鮮食玉米、爆裂玉米、玊珍果等特色品種。 ”據馮樹強估算,種植效益每畝年均可提高200余元。
同時,馮樹強還投資500余萬元建成德強小鎮農資一條街,集倉儲、運輸、交易、配送為一體,吸引國內各大農資、農機經銷商免費入駐,致力于打造農資商品集散,批發一站式服務體系。
“家庭農場是未來中國農業發展的趨勢,德強農場有信心成為陵縣甚至德州農業發展的龍頭,我的夢想就是讓這黃土地長出金子來。 ”馮樹強堅定地說。
□本報通訊員 王硯才 任曉敏 任婧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