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云(左二)上街為育齡群眾講解計生政策。
□記者 趙亞楠
??? 從1990年到2013年,印證了于春云23年的計生之路。
??? 1962年5月出生的她,1990年任禹城市倫鎮劉莊村計生主任時,年僅28歲。之后的23年,她將計生工作做得是風生水起。為做好計生工作,23年來,她始終堅持走活“三步棋”:一是學習要加強。“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有熟練地掌握業務知識,才能順利地開展各項工作,如果不與時俱進抓好學習,就容易出現工作死角。”她總是拿這些話語激勵自己多學習、多實踐、多創新。除了參加鎮計生辦組織的定期培訓外,于春云還自費訂閱了計生報刊雜志,農閑之時忙“充電”;二是服務要精細。全村60多名育齡婦女,她每月都組織她們召開座談會,鼓勵她們學習計生政策,交流致富信息,把育齡群眾的思想、行動統一到發家致富上來。對家庭確有困難的,她及時跟上幫扶和救助,確保每個姐妹都能健康生活;三是工作要創新。為做好育齡群眾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她率先提出了 “三勤”工作法,即“嘴勤”:多和群眾交流溝通,了解育齡群眾第一手資料;“手勤”:建立工作日記,把育齡群眾的計生信息變更、聯系方式、隨訪服務等情況隨時記錄在筆記本上,每天翻閱一遍,每月匯總一次,避免工作遺漏和失誤;“腿勤”:在走動中交流,在交流中了解育齡群眾的思想狀態和生育、健康狀況,有的放矢地進行管理和服務。“三勤”工作法被德州市計生委作為典型向全市村級計生主任推廣。
??? 要想把計生工作做好,必須樹立新型婚育好風氣,她帶頭成立了一個40余人的文藝宣傳隊,將身邊的人和事編成文藝節目教育身邊的人。5年來,這支農民文藝宣傳隊自編自演了30多個節目,先后到德州、禹城演出,電視臺也曾連續播放,她們還多次到兄弟鄉鎮演出,受到群眾的好評。
??? 針對育齡婦女既要照顧老人又要教育孩子,不能外出打工的現實情況,作為計生協會秘書長的于春云牽頭與濟南市外貿進出口公司簽訂長期合同,組織育齡婦女從事粘花、縫制床上用品等工藝品加工,為了方便留守育齡婦女發家致富,采取了“四統一”作法,即“統一加工,統一回收產品,統一培訓指導,統一發放工資”,使育齡婦女照顧家庭和發家致富兩不誤,不出家門也可以掙到錢,解決了本村40多名育齡婦女的就業問題,每個家庭每月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此作法不僅得到禹城市計生協會的認可,更被德州市計生協會領導作為計生協會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樣板在全市推廣。
??? 如今,該村已連續20年沒有出現過違法生育現象,連續1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她個人連續1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計劃生育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