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歲喪父,10歲喪母,跟隨伯父生活,逆境中自強不息,以585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怕增添家庭負擔——
“我兩個伯父歲數都大了,不忍心再給他們添負擔,我想自己掙錢讀書,所以填完志愿就去了北京,一個多月掙了2400元,基本夠我半年學費。 ”說起自己假期的收獲,徐如遠一臉滿足。
連失雙親“家中寶”變孤兒
徐如遠1995年出生在夏津縣雙廟鎮清涼寺村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徐福運在北京昌平區從事商品土雜批發,隨著生意的日益興隆,一家人都從老家到了北京,小如遠也在城里上了小學。
從小乖巧可愛的他不僅帶給父母無盡幸福,也給他們增添了奮斗動力,父母努力地為他的未來打拼著,日子漸漸紅火。但天有不測風云,2003年夏天,徐福運因急性腦瘤住院,3天花費三四萬元后撒手人寰,此時如遠7歲。
2005年,厄運再次降臨,如遠的母親邵小玉被診斷出乳腺癌,前后三次手術,不僅花光了10多萬元積蓄,還欠下外債。 “當時全家人都拿出積蓄給弟妹看病,但最后還是沒留住她。 ”談起往事,如遠的二伯徐福亮仍無盡感懷。
從那時起,年僅10歲的小如遠成了孤兒,跟隨兩個伯父生活。
自強自立逆境中發奮圖強
3間破舊低矮的土坯房就是徐如遠和大伯徐福明的家,空蕩的院落更顯示著這個家的貧寒。見我們到來,60歲的徐福明開心地迎出來:“我侄子是村里的‘秀才’,學習好,又懂事,大學通知書早到了,特別有出息。 ”
聽大伯如此說,徐如遠笑了:“在大伯眼里我是完美的,大伯在我眼里是艱難的。他養大了自己兩個孩子,如今老了還要養我,所以我只有更努力才能對得起他。 ”為此,懂事的他一直比別人更努力、更吃苦。初高中6年,他舍不得亂花一分錢,甚至沒舍得坐過一次客車往返學校,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伴他無數次來回于10多公里的路上。學習中他更是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上課時,他專心聽講;下課后,他用心復習,每天起得早,睡得晚。
“高中3年,徐如遠一直保持著班里前5名,成績非常優秀,更重要是他的自信和陽光總能給人一種樂觀的力量。 ”班主任郭志奎如是評價自己的學生。
考上大學怕拖累伯父自掙學費
高考后,徐如遠覺得發揮正常,考上大學沒有懸念。在別的同學都瘋狂放松時,他卻開始盤算起自己的學費:兩個伯父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就靠種地養活一家人,如今也老了,自己不能把全部負擔都壓給他們。于是,6月10日高考一結束,他就一個人去了北京打工。由于沒技術,最后找了個保安的工作,每天80塊錢。
現在,徐如遠的伯父也在求助鄰里朋友湊學費,如果您想幫助這個自強的孩子,可撥打本報熱線。□本報記者 李靜 見習記者 馬樂 本報通訊員 王堯 左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