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記者在臨邑縣恒源街道辦民政所見到所長石淑靜時,她剛為轄區低保戶李慶昌辦理完火化費減免手續回來。
“雖然我的工作瑣碎而忙碌,但我認為,把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石淑靜說。
“沒有石所長就沒有我的家”
恒源街道辦有2.3萬人,貧困戶約占10%,個別村高達15%至20%,貧困面大,低保對象多。今年39歲的石淑靜自2007年接手民政工作,多次帶領員工下村入戶調查摸底、逐戶核實、張榜公布,做到了應保盡保。
東三里河村村民王淑芳的丈夫孫維明因患心臟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并長期吃藥。王淑芳不堪重負,曾一度想過離婚。 2007年,石淑靜走訪時了解情況后按有關政策為她家辦理了低保。這樣她一年能領到3000多元,且孫維明的醫藥費在新農合報銷后,還享受到醫療救助二次報銷,負擔減輕很多,這讓她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說起石淑靜,王淑芳無比感動:“沒有石所長就沒有我的家。”
“她比自家閨女還好”
“再也不用在下雨下雪時提心吊膽了,她比自家閨女還好。 ”陳明堂感嘆道。原來,去年7月的連續降雨,導致他家年久失修的房子即將倒塌。正當他萬般無奈時,石淑靜帶著民政所的人冒著大雨趕到,先將他轉移到社區辦公室居住,后又積極為他爭取到了縣鄉兩級民政機關2萬元的建房款,為他蓋起了5間大瓦房。
在石淑靜爭取協調下,先后為5家低保戶、 3家五保戶、 2家優撫對象申請建房款14萬余元。
為加強救災工作管理,她深入各村走訪調查,進一步規范街道救災工作、救災物款發放制度。每逢災害發生,她總是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核災報災,盡快爭取政府救助,在第一時間把救災款物發到災民手中,確保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你是我親媽嗎? ”
石淑靜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體貼的丈夫和可愛的兒子。但由于她工作繁忙,從沒接送過兒子上學放學。以至于兒子小時候常問:“你是我的親媽嗎?”說到這里,石淑靜忍不住落淚:“這些年我欠兒子的,欠這個家的,太多太多。 ”
真心付出換來的是優異的成績。石淑靜曾多次獲得全縣民政工作先進個人、全縣慈善工作先進個人、全市民政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但她并不滿足現狀。下一步,她又把目光聚焦在了孤兒身上,“我想發動更多人救助他們,讓他們的童年多一些幸福。 ”□本報記者 鄭東巖 本報通訊員 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