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海,52歲,德州市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一名普通醫師。
從部隊轉業到軍休所工作的20多年來,他以所為家,為老人建立了聯系詳細的緊急呼叫系統,老人們不管身在何處,一旦遇有情況,都能在第一時間找到他。
他被老人們稱為貼心的醫療保健師。
將老人“包產到戶”
近日,記者采訪王玉海時,他正在一位名叫王長才的老人家里巡診。
量血壓,測脈搏……王玉海一邊和老人嘮嗑,一邊手腳麻利地做著檢查。
在王長才的家人看來,王玉海就和“包產到戶”一樣,經常到老人家里來看望,為老人輸液,做保健治療等。老人病情臨時有問題,都是隨叫隨到。老人身體如今能恢復得如此好,王玉海有很大的功勞。
德州市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有200余位老人。巡診,是王玉海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事情。“每個月都去轉,這是雷打不動的,下大雨也得去。因為有老人一直在等著。”王玉海說。
24小時隨叫隨到
德州市干休所老干部平均年齡80多歲,平均患有5種老年病,王玉海接診上萬例,搶救病例數百次,沒有一次失誤。他的工作法寶就是:為老人們建立了詳細的緊急呼叫系統,老人不管身在何處,一旦遇有情況,都能在第一時間聯系到王玉海?!懊總€老干部家都安裝了呼叫系統,總機在值班室,只要一按系統按鈕,大夫馬上就會過去,最多的一次晚上到了3個老人家里,有時候基本上一晚上不得休息,可以說24小時離不開人。”王玉海說,患有高血壓、心梗、腦血栓的老人比較多,對老人的日常飲食都需要不斷地囑咐。
在接診的過程中,王玉海經常會遇到諸如有患抑郁癥的老人一天做五六次心電圖的情況,但每次他都耐心地接待他們,并給老人們最大的寬慰。
當有老干部住院時,他都幫著抬上抬下;當得知有老干部去世時,他都能第一時間趕到逝者家中或醫院,幫助家屬、子女為老干部凈身、更衣、整容等,并幫忙料理喪事。
老人們信賴的“保健師”
作為一名醫生,王玉海深知為老干部服務光有滿腔的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精湛的醫術,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老干部的痛苦,幫助他們快樂地安度人生夕陽之年。
為了盡快提高醫療技術,他自費訂閱了多種醫學刊物,閱讀了大量有關老年心臟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書籍,自學了中西醫??浦R。
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熟悉部分老干部的病情確保心中有數,他對全所170多名離退休干部和30多名無工作的家屬遺屬進行了家庭走訪、病情調查,詢問病人患病時間、原因和特點,并進行歸類,全面詳細地把每個人的病情都記在筆記本上,隨身攜帶,及時應對突發病情。
除此之外,王玉海還十分注重平時醫護時發現新的問題和變化,摸清病人病情的變化規律,跟蹤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想方設法為老干部提供優質服務,可謂是老人們信賴的醫療保健師。
除夕幾乎都在醫務室度過
王玉海老家在外地,從部隊轉業到軍休所工作的20多年來,他很少回老家與父母一起過年,除夕之夜幾乎都是在醫務室度過的。
2011年,王玉海的母親因肺癌在老家曹縣住院治療時,他都未能回去陪護看望,直到2012年8月份老人臨去世時才匆忙趕回老家料理后事。
多年來的工作中,王玉海根據老干部患病特點,篩選以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藥物、飲食處方10多份,科學指導老干部飲食,對疾病的預防和康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針對老干部年老體弱、免疫力下降外出時易發急病的情況,給每位老干部配發了藥盒、血壓計等急救物品,以便發病時得到及時自救。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他把逢年過節、天氣變化、大型活動、參加遺體告別等定為保健的“特殊日子”,加強對因勞累、情緒變化、天氣變化誘發心血管病的老干部進行觀察、監護,有的提前用藥預防,確保他們安全度過“特殊日子”。
□記者楊碩通訊員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