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蘭為頤老中心做清潔。劉平攝
??? 12月9日,記者見到閆志蘭時,她正在社區頤老中心的走廊里拖地。
??? 由于老人們還沒有入住,頤老中心尚未通暖氣,而閆志蘭卻只穿了一件毛衣。如果不經人介紹,我們很難想象,眼前的就是閆志蘭,德城區新湖街道辦事處柴市社區黨支部委員。
??? 為了社區頤老中心能盡快投入使用,閆志蘭忙活了幾個月。
34年如一日的社區工作
??? 閆志蘭今年51歲,她并不是德州本地人,而是河北省邢臺市人。 1979年,她來到德州,成了老柴市街的一名基層工作者,一干就是30多年。 “剛來的時候還是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呢,到現在是社區里工作時間最長的一個了。”說起這些,閆志蘭滿臉自豪。
??? 從最開始在社區商店當營業員到居委會工作人員;從只有幾間破平房的工作地點到寬敞明亮的服務大廳……34年如一日,不管干什么工作,閆志蘭都盡心盡力。
??? 柴市社區位于城區中心,流動人口多,更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除了社區居民,轄區內還有很多單位、沿街門店、地下商城,管理起來很困難。 ”閆志蘭說。
??? “比如計劃生育這一項,所有門店都要入戶進行人口普查登記。”閆志蘭說,“單是社區服務中心對面的觀湖城,里面就有上百家商店。”閆志蘭和同事們挨個登記,一遍下來就需要幾天時間。
??? “沿街門市經常換人,只要看到門面換了,我們就會重新登記一遍。 ”對于閆志蘭來說,加班加點早已是家常便飯。
她是熱心助人的雷鋒
??? 閆志蘭學雷鋒做好事,那在社區里也是出了名的。家庭矛盾、鄰里不睦,她知道了都會上門為其調解;誰家有困難,她都會幫上一把。除此之外,閆志蘭拾金不昧的故事也成為社區群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 今年3月份的一天,家住德城區的郭女士為社區送來一面“拾金不昧,風格高尚”的錦旗,感謝社區工作人員對她的幫助。原來,3月21日早上8點,閆志蘭在上班的路上發現建筑垃圾堆里有一個黑色的皮包。她撿起來一看,里面有手機、身份證、駕駛證、銀行卡、購物卡等20余件。閆志蘭通過失主的手機第一時間與失主郭女士取得了聯系。郭女士來到社區,當場拿出幾百元錢表示感謝,被閆志蘭拒絕了,“我是學雷鋒做好事,怎么能要錢呢! ”閆志蘭甚至沒有告訴失主自己的姓名。后來,郭女士打聽到閆志蘭在柴市社區工作,給社區送來一面錦旗。
??? 像這樣的好事,閆志蘭做了不只一次。今年2月份的一天,閆志蘭遛彎時拾到一部手機,怕失主著急,她在原地等了近1個小時。閆志蘭說:“拾到東西不還給人家,心里不踏實。 ”
社區就是家,對社區要盡心盡力
??? 從今年6月份開始,社區開始為成立頤老中心做準備。閆志蘭也為此忙碌了起來。
??? “我們把辦公樓騰出來當頤老中心,搬家就成了一個重要工作。 ”閆志蘭說,干完日常工作,她一有時間就過來搬家,一直持續到8月底。
??? 6月份到8月份,正是最熱的時候,5樓會議室的會議桌、椅子、大書櫥,又大又沉,都是靠他們自己一點點搬下來的。為了省錢,閆志蘭不愿意多雇人,只能自己和一個工人搬。“一趟下來,衣服都能擰出水來。 ”閆志蘭說,“有時候累得牙疼、頭暈,可是家里也沒嘛事,能盯著就盯著。 ”從6月份到現在,她沒有休過一天班。
??? 修水的、修電的、修暖氣的、修電梯的……各種安裝隊一撥一撥地來,看哪里不行閆志蘭就在本子上記下來,然后一遍遍給維修隊打電話。閆志蘭說,最近,光暖氣就壞了20多回。有一次,一間屋子里暖氣漏水,她從地板上淘出了10多桶水。
??? 為了檢查暖氣漏水,閆志蘭趴在地上把每個暖氣片的底部都摸了個遍;有的電源插座沒電,她拿一個充電器挨個插座試;有的馬桶堵了,她自己想辦法疏通……“這是讓老年人住的地方,不能有一丁點馬虎。 ”幾個月來,閆志蘭幾乎沒回家吃過飯,晚上到家也到了12點。
??? 盡管辛苦,但閆志蘭沒有一絲抱怨。 “我是一名黨員,對于社區這么大的家業,一點兒都不能含糊,要盡心盡力。 ”閆志蘭說。
??? 不久,社區頤老中心就要投入使用了。閆志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社區這個大家庭變得越來越好。□本報記者 劉平 王倩 本報通訊員 玉娟 雅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