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龍
忙不過來的時候,金文龍與員工一起裝箱運貨
指導員工驗貨
四年,金文龍靠毅力和堅持讓公牛插座走進德州百姓家,在他看來,做生意靠的就是一鼓作氣的精神頭和不怕吃苦、不放棄的信念。要在市場競爭中尋求到壓力,并將壓力轉化成動力。“不怕失敗,更不要怕賠錢,要把這些挫折和困難當成學習經驗的必經之路,路走多了,才會找到成功的路。”金文龍常這樣提醒自己。
無論是超市、商場還是五金店,在這些地方的插排、插座銷售區,公牛的插座總擺在最暢銷的位置,而這些插座都來自同一個供貨商——金文龍。
這個36歲的內蒙古人用了四年多的時間將公牛的插座帶入德州,并通過不懈的努力拓展了市場,現在德州市場上所有的公牛插座都是金文龍所經銷的。
德百批發城五金燈飾市場的銘晨商貿有限公司是金文龍經銷公牛插座的“主戰場”,他在這里做起了德州公牛插座的總代理,這里樓上樓下四間門市占地300多平方米,擁有員工14人,配置了7輛送貨車,員工月薪在3000元到5000元之間。
對于金文龍來說,打造出今天的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歲,他離開家鄉內蒙古,開始做銷售,全國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一個人在外打工的日子讓他倍感孤單。“照顧不了老人,照看不了孩子。”金文龍說那段時間他對自己的家人有很大的愧疚。基于此,在2009年,金文龍決定自己創業。“把創業地點定在德州,因為我看中了這個城市的發展潛力。”人口多、交通便利,加上德州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金文龍充滿了興趣。
在朋友的引薦下,他開始在德州代理公牛的插座,那時候條件不好,金文龍帶著妻子和孩子租住在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內,公司雛形是一個夫妻店,一間臥室用來住人,一間臥室做倉庫,客廳就是辦公室。
那時候,金文龍和妻子用僅有的一輛電動三輪車拉著貨,四處找客戶,德州市五金店的門已經被他們夫妻倆敲遍了。由于當時公牛插排和插座的市場認知度低,而價格又高,很難被商家接受,有的商家拒絕了他們二十幾次,不過他們還是不放棄,從僅僅為商家供貨,到為商家做宣傳、擺陳列、做價格標簽,逐漸打動商家。
就這樣,金文龍代理的公牛插座市場被逐漸打開了,在產品覆蓋了整個市區市場后,他又將目標放到了縣城和鄉鎮,攤子越鋪越大,辦公場所就要有所改變。“老城區人口擁擠,交通堵塞現象明顯,相比之下我更看重開發區的優勢。”帶著這種想法,在德百批發城還沒有建好的時候,金文龍就定了4間商鋪。“這里租金第一年全免,還提供公告位置,設施和服務也都很好。”金文龍說在良好的環境里,生意才能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在金文龍公司的墻上,貼著德州市各縣市區的商業區域圖,金文龍說要在未來兩到三年的時間里將公牛插座和插排覆蓋這些商業區,力爭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
期望來自于動力,動力來自于壓力。“創業這幾年,我一直有壓力,但這也是我前進的動力,就像我貸款買貨車一樣,雖然有還貸的壓力,但是只要讓車跑起來,生意就停不下來。”金文龍說。 記者 趙亞楠 攝影 孫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