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一掰,香氣四溢
揪團
扯面
抹酥
慢烤
出爐
芝麻點綴馬蹄平皮脆瓤酥涇渭明
記者 張明凱 攝影 劉振興
“芝麻點綴馬蹄平,皮脆瓤酥涇渭明;未待出爐香氣溢,乾隆知味不南行。”馬蹄火燒因外形酷似馬蹄得名,它外脆內嫩,酥香兼備,備受市民喜愛。
商河縣康氏家族的馬蹄火燒名聲頗響,68歲的康傳厚就是康氏家族的后人,17歲跟父親學習馬蹄火燒的烤制,2003年來到德州,用51年錘煉的手藝將正宗的馬蹄火燒奉獻給德州人民。
每天清晨四點,當整個城市還在睡夢中時,青龍街一家小小的店鋪內就閃起了微亮的火光,康傳厚在吊爐內升起火,開始為烤制美味的馬蹄火燒做準備。
吊爐是用磚塊壘成,有一米多高。吊爐內放有木炭,在木炭上方約30厘米處有一塊鐵板,將制作好的面團貼在鐵板上進行烤制。爐子看似簡單,技術卻很難掌握。因為要將面團倒著貼在鐵板上,下面就是炭灰,如果鐵板不夠熱讓面團掉進炭灰里,這個火燒就不能要了。“木炭烤熱鐵板大約需要20分鐘,等鐵板烤熱后再用清水將鐵板刷涼,當木炭再次將鐵板烤熱就可以烤制火燒了,這樣能保證貼上去的火燒不會往下掉。”康傳厚說。
在鐵板烤熱的這段時間,康傳厚開始和面做面團,將每個面團揪成拳頭大小,用搟面杖壓成長條狀,康傳厚兩手不斷把面拉長,然后在上面抹上酥,將面團卷起來。最后用死面做火燒的皮,把抹有酥的面團包裹在里面。“酥是馬蹄火燒中特別重要的調料,如果酥弄不好,做出來的馬蹄火燒跟饅頭沒有什么兩樣。”康傳厚說,酥的制作很講究,先在鍋中倒入半鍋油在火上慢烤,待油開始冒煙,將面粉放入沸騰的油中不停攪拌,使其保持一種半糊狀,等到面粉在油鍋內變成暗紅色,酥就制作完成。
當鐵板燒制20分鐘后,康傳厚會揪出一小塊面團在鐵板上試試溫度,當面團貼在鐵板上變紅后說明鐵板的溫度剛剛好。把做好的面團刷上油撒上芝麻后貼到鐵板上烤制,大約10分鐘過后美味的馬蹄火燒就大功告成。
做了51年的馬蹄火燒,身為農民的康傳厚不會種地,不會其他技術,但是做火燒卻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我有一陣在東來順附近做馬蹄火燒,一天服務員跑過來對我說,我做的火燒放到電子秤上稱幾乎每個重量都一樣,這沒有什么技巧,完全是多年來的積累。做火燒和做人一樣,必須要忍住寂寞踏踏實實,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沒有兒女的康傳厚做了一輩子的馬蹄火燒很知足,但是心里卻有一個未了的心愿。“我今年都68歲了,做不了幾年火燒了,但是由于利潤低,沒有人跟我學習這門手藝。如果哪天我不干回到商河老家,可能德州市民就吃不到傳統手藝的馬蹄火燒。現在技術發達,許多人都用烤箱烤制馬蹄火燒,但總不是那個味,我希望能收個徒弟把這門手藝傳下去,不讓這美味火燒成為回憶。”康傳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