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6點30分,樂陵市寨頭堡鄉丁家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兆杰像往常一樣到村文化廣場上健身,之后去社區集體甜瓜大棚看了看。 “我是看著社區的新房和大棚建起來的,他們就像我的孩子,每天轉轉看看,干活就有使不完的勁。 ”王兆杰說。
??? 墊錢建社區,他心里裝的都是父老鄉親
??? 王兆杰幼時跟著父輩們外出打工,在沈陽扛麻袋、到江蘇做泥瓦匠,后來組建了自己的建筑隊,一年能賺八九十萬。 2010年,王兆杰衣錦還鄉祭祖,原寨頭堡鄉鄉長夏文博勸他留下,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 當時,丁家村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到處是破屋爛瓦,連條平整的土路都沒有,一到雨天,泥濘不堪,村民出門都困難。
??? 開始王兆杰有些猶豫,但第二天一場大雨改變了他的想法。村里丁大娘家的土房塌了,老人佝僂著身子在門口哭得一塌糊涂。王兆杰的心被刺痛了:“我的根在這,就這么走了良心上過不去。 ”就這樣,王兆杰擔起了丁家村當家人的擔子。
??? 2011年,樂陵市開展兩區同建工作,王兆杰也接受鄉里的提議,在丁家村開展建設新社區的相關工作。讓他沒想到的是,工作還沒開始就遇到了阻力。村里請人設計的170平方米的兩層別墅每套只要12萬元,可還是有23戶村民拿不出錢。房款交不齊,工程無法開展。王兆杰咬咬牙,自己墊上了200多萬元余款。 “這事辦完后,我對象跟我鬧了好長時間,老母親也天天哭,不過要是讓我再選一次,我還這樣辦!”王兆杰說得誠懇。
??? 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 懂得房屋建設、室內裝潢的王兆杰與魯建規劃設計院工作人員一起,將圖紙修改了50多遍才定稿;農村冬季取暖困難,他提議打地熱水井,為全村所有新房提供免費地暖服務……經過8個月的努力,丁家社區拔地而起,198套兩層別墅分列在800多米的柏油路兩側。
??? 分房時家人提議:“咱家又搭錢又出力,一定要留套位置最好的。”王兆杰卻說:“抽簽分房,誰也不能搞特權。 ”
??? 2012年11月,丁家村198戶村民全部回遷完成,住進了新房,成為2012年樂陵唯一一個當年拆遷、當年建設、當年回遷的新社區。當全村老少放鞭慶祝喬遷之喜時,長期勞累過度的王兆杰卻病倒了,住院治療近1個月才痊愈。
??? 安居更要樂業,復墾地上“長出”甜瓜園
??? 農民上樓,村民生活環境好了,如何讓大家致富成了首要問題。
??? 經過調研,王兆杰決定帶領村民在200多畝復墾地上搞蔬果大棚。可是鄉親們疑慮重重,有人說沒資金、沒技術、沒銷路,這事有風險不好干。
??? 為了讓村民開闊眼界,王兆杰帶著他們到壽光、聊城、天津、平度參觀大棚種植,并通過召開民意懇談會,組建起富眾蔬菜種植合作社。王兆杰率先拿出給兒子娶媳婦、買房的80多萬元錢帶頭入社,此后11名社員陸續入社,吸納資金300多萬元。
??? 資金有了,社區又高薪請來了聊城莘縣蔬菜專家指導,引進翠綠、沙白、綠毛、羊角脆等4種甜瓜,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種植模式。
??? 該社區生態觀光園于今年5月31日開建,目前,生態觀光園已建成采摘大棚6座,在建大棚6座。 8月份, 6個瓜棚迎來大豐收,共產甜瓜42000多公斤,為村民創收20萬元,人年均增收5000元。
??? “今年年底,我們社區還將引進種植蔬菜,建起農家樂、連體溫室大棚、蔬菜果品交易市場,明年村民人年均收入還要翻番。”王兆杰描繪著他心中的藍圖。
??? □本報記者 劉臻 本報通訊員 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