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世勇博士畢業后下鄉當村官,幫助村民進行牲畜防疫,開設“四點半”課堂,幫村里解決了雨天排水難問題。
4月24日6點30分,德城區黃河涯鎮村官溫世勇鬧鐘準時響起,他起床、洗漱,開始了新的一天。
“基層工作多而雜,關鍵是要用心”
吃完簡單的早飯——咸菜、方便面,7點15分溫世勇便坐上了公交車,從市區到黃河崖鎮坐公交至少需要1個小時。 8點20分溫世勇踏進鎮政府大門。 9點30分他趕去焦莊社區。按慣例他先在社區走一圈,到農戶家看看,再去村委會。
“這家是前年剛建的養鴨場,年收入4萬多元”,“這家今年剛上的養殖大棚,一個就80萬元”……誰家有幾口人、年收入多少、養殖場規模怎么樣,在他心中都有一本細賬。 “基層工作多而雜,關鍵是要用心。 ”溫世勇說。
“春夏季節是防疫的重點,我要到養殖戶家轉轉。 ”溫世勇說。焦莊社區以養殖業為主,共有養殖戶119戶,防疫工作是大事。以前養殖規模較大的請專業防疫隊,規模較小的由自家實施防疫,自從去年溫世勇來了,這些活全由學獸醫專業的他包辦了,對于不懂防疫的養殖戶,他總是手把手教。
“溫博士幫我看看,我這又死了幾只雞,這個月已經第三次了。 ”來到養殖戶焦振恩家,幾句寒暄之后,焦老漢提出了請求,溫世勇趕忙進了雞棚。焦振恩家養了2萬只雞,兒女在外打工,平時有疑問他都去問溫世勇。
“焦大叔,您這飼料太干了,撒飼料時會有粉塵進入雞的肺部,因此喂食時先灑點水……”溫世勇通過解剖得出了結論。臨走時,他又囑咐焦振恩:“喂水時要先灑消毒液,然后曬上一天,防止大腸桿菌感染。 ”
此后,他又走訪幾家養殖戶答疑解惑。
“要做好駐村工作,先要有村民情結”
14點50分,溫世勇敲響了村民張光秋的門。
“上次給小溫說了下雨門口積水的問題,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 ”張光秋高興地說。前些年,社區里修起了“村村通”,但排水問題遲遲沒有解決,有些地勢較低的住戶房前一下雨門口就積水。溫世勇將情況上報鎮政府后,不久就有工作人員來,在道路兩旁挖了排水溝渠,解決了這一難題。“多虧小溫了,現在再也不怕被水‘淹’了。 ”
16點30分,溫世勇來到村里的“四點半”課堂,這是去年他提議建立的,地點就在村委會的圖書室里。 “村小學下午放學早,有些家長來不及接孩子,就都送到這來。 ”村圖書館里放著近千本書。孩子們放學后,溫世勇給他們復習功課、講國學和故事。 “教育孩子關鍵是培養興趣,有了興趣就不怕學不好。 ”溫世勇說。
17點30分,陸續有家長來接孩子回家,“我兒子最近成績有進步,有博士輔導,還怕考不上大學嗎? ”村民張振華笑著說。溫世勇對記者說:“要做好駐村工作,先要有村民情結。把自己當作村里的一份子,這樣才能真正想村民所想、干村民所盼。 ”
“沉到基層才能走得更遠”
回鎮政府的路上,溫世勇對記者說:“很多人以為我是來‘鍍金’的,隨時要回去。其實,沉到基層,兩條腿站穩了,才能走得更遠。 ”
當前,溫世勇正在與自己在飼料廠負責銷售的同學聯系,想為社區養殖戶提供優質低價的飼料和藥品,還想在不久后為社區建起合作社。
□本報記者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