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山東前三季度經濟報出爐,5.6%的增速與一系列關鍵指標的持續向好,為完成全年經濟目標任務吃下一顆“定心丸”。
很多人關心經濟數據“漂不漂亮”,是因為通過數字能感知經濟脈搏的跳動。當然,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經濟數據也為我們觀察政策落實情況,提供了窗口。
經濟大潮中,政策紅利猶如一把鑰匙,解鎖著發展的潛力之門。今年以來,山東率先啟動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先后制定汽車置換更新等5個領域的實施方案和細則,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最大程度利企惠民,將汽車和家電消費托舉到新高度。消費是觀察經濟的晴雨表。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978.5億元,同比增長5.2%,限額以上網上零售額增長23.4%,消費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事實表明,任何一項政策措施的出臺,只有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實,才能發揮其作用。
近期,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密集舉行,多項重磅政策接連推出,一系列積極信號不斷釋放。新一輪政策紅利,宏觀上來講,關乎經濟穩定,關乎地方發展;微觀上來看,關乎企業的融資渠道、交易成本,關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能不能加快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和已經出臺的存量政策,讓政策紅利從“紙上”落到“賬上”,決定著我們能不能加快集聚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承接一系列政策利好,也決定著我們能不能繼續發揮好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政策要落地,研究是基礎,細化是關鍵。只有在熟悉掌握政策全盤的大前提下,搞清楚、摸透徹國家實行的政策基調是什么,方向在哪里,才能保證政策執行到位、落地見效。這往往是落實政策的第一步。不久前,國家層面打出房地產政策“組合拳”,山東隨即出臺了“樓市19條”;再往下落,還有各市的“樓市新政”。這就是一個準確把握上級政策內容,并轉化為本地實施細則和方案的過程。當然,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層級政府所面臨的政策要求、現實環境等存在差異,在細化政策時,也要兼顧原則性和靈活性。如青島版“樓市10條”,除了降低首付比例等常規操作外,還對符合條件的碩博畢業生,按照相應標準發放有效期一年的購房券,有效激發了青年人才的購房需求。這樣一些微調和創新,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本地實際相結合,正是我們在工作中常講的“抓手”。
政策要落地,項目是最好的承接載體。對上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推動在建項目加快進度、簽約項目盡快落地,本身就是落實政策的一種形式。今年以來,山東盯緊靠上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共獲批中央預算內、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性資金4518.2億元,位居全國前列。從高規格組織港澳山東周、新加坡山東周等重大活動,到推動中芯能源、上海電氣等一批牽引性重大項目落戶,前三季度山東全力抓項目、擴投資,僅9月份便簽約了10億元以上項目70個、簽約金額超1200億元,展現出時不我待的山東速度。面向未來,我們要密切關注中央重大部署,聚焦重點領域,超前謀劃一批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重要事項,做好承接和銜接工作,爭取更多納入國家盤子,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努力形成更多看得見的實物工作量。
不可否認,由于各地情況不同,政策落實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何消弭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考驗的也正是如何確保“黃金政策”發揮“黃金效應”的能力。通過多代入“政策需求方”的思維來設計和推出政策,牢牢站穩群眾立場,勇于擔當負責,敢于迎難而上,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就不怕不能把黨的政策落實好。
正如歷史所表明的那樣,每一次經濟波動和調整后,往往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讓好政策取得好效果,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我們就一定能實現政策效應和市場反應的“雙向奔赴”,扎實推動經濟穩定向上、結構不斷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