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兩所”攥指成拳解糾紛
□通訊員黃敏李曉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因為一點小事和鄰居發生糾紛,我還發愁如何解決,沒想到法官這么快就幫著調解了。”11月26日,我區徐莊村村民劉某特意來到區法院丁莊法庭,握著庭長張勇的手不停說著感謝。
該案中,劉某和張某是近鄰,雙方因房屋糾紛發生沖突,后演變成口角,繼而產生肢體沖突。隨后,張某來到安德派出所報警,并稱要將鄰居起訴到法院。“這起案件涉及相鄰關系糾紛,通過訴前調解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化解鄰里矛盾。 ”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民警立即通知張勇和丁莊法庭法官解云輝,借助“一庭兩所”矛盾糾紛聯調機制與當地司法所、社區取得聯系,商討調解事宜。
調解當天,張勇、解云輝與司法所、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前往涉案房屋,實地查看房屋現狀。“你們在自家陽臺搭建違章建筑,這種行為影響房屋整體安全,你倆都有責任。 ”根據了解到的實際情況,法官對該案法律關系、法律責任、安全責任等進行分析,耐心向當事人進行解釋說明,隨著調解深入,雙方當事人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司法所工作人員趁熱打鐵,憑借化解基層群眾糾紛方面的經驗,從情理方面不斷給當事人做工作。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同意一起拆除違章建筑,并于調解當日完成司法確認。
“現在派出所或法庭收到案件后,都會通過‘一庭兩所’矛盾糾紛聯調機制第一時間進行溝通,鎮街、社區等也會根據具體需要參與調解,共同化解基層矛盾糾紛。 ”張勇介紹。
所謂“一庭兩所”,就是由“法庭干警+派出所干警+司法所工作人員”組成常駐調解小組,對轄區內發生的矛盾糾紛,三家聯合響應,合力進行化解。今年8月,陵城區法院丁莊法庭與安德派出所、安德司法所聯合成立駐派出所人民調解工作室,并以此為試點向全縣鋪開,形成“訴”與“非訴”功能的互補。
對于發生在基層的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一庭兩所”攥指成拳,提前介入共同調處,減少訴訟;對符合司法確認條件的人民調解協議,及時確認協議效力。通過繁簡分流、調解前置、聯合調處,大量簡單案件在訴前得以化解。截至目前,“一庭兩所”調解工作室共參與化解糾紛52件次,構建起上下聯通、多元參與、分層過濾的矛盾糾紛化解格局。
“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是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前沿陣地,矛盾糾紛聯調機制有利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隊伍建設,通過舉辦調解技能培訓班、點評調解文書、邀請旁聽案件審理等形式,促進調解員業務技能提升。 ”區法院院長耿曙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