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京劇《四女槐》深受群眾歡迎 暮冬 攝
??? 難忘今宵,唱響未來。 9月4日晚,人們懷揣著幸福與留戀,再次相聚在縣升平廣場,感受廣場文化藝術節帶來的幸福與激情。當晚,由縣委宣傳部主辦,縣文化局、縣文廣新局承辦的為期十天的“美麗新武城魅力四女寺”2013年廣場文化藝術節圓滿落下帷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喜聞樂見的演出讓市民們回味無窮。
??? 廣場文化藝術節自8月26日啟動以來,先后舉辦了開幕式、少兒專場、廣場舞專場、德州銀行專場、郵政銀行專場、老年大學專場、運河藝術團專場、金聲藝術團專場、戲曲協會專場、德州國韻藝術團專場共計10場演出。藝術節期間,共有800多名演職人員表演了歌舞、戲曲、曲藝、器樂演奏等上百個節目,累計吸引觀眾達5萬余人次,充分展現了我縣群眾文化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極大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自備馬扎看節目 市民期盼能經常演出
??? 8月26日晚,廣場文化藝術節現場人頭簇擁,許多群眾自帶馬扎,興致勃勃地觀看演出。
??? 63歲的張大媽當天下午路過廣場時看見有人在搭建舞臺,猜想可能有晚會,吃完晚飯后,她就帶著孫女過來了。 “怕觀眾太多,搶不到座椅,我就自己帶了兩個馬扎,還真派上了用場。 ”張大媽得意地說。
??? “節目很有本地特色,我們喜歡看,這種演出要能定期舉辦就更好了。 ”經常到廣場上健身的劉大爺說。
??? 新編歷史京劇《四女槐》深受觀眾喜愛,淳樸的唱詞,再加上演員精彩的表演,觀眾不時發出叫好聲,現場的一些小觀眾也忍不住跟著演員學起了動作。
??? 在整個演出的過程中,不少觀眾都在拍照。 “咱自己的文化藝術節,辦得很有水平,我想拍幾張照片、錄一段視頻傳到網上,宣傳宣傳咱們的文化。 ”一位站在舞臺前方拿著手機拍攝的觀眾告訴筆者。
從平民到“民星”演員直呼過癮
??? 在9月1日的“運河藝術團”專場演出上,由陳仲魁創作的表演唱《家鄉特產數不清》和群口快板《武城旋餅》,讓臺下千余名觀眾掌聲不斷,引爆了現場氣氛。
??? 年過7旬的陳仲魁是一名退休老干部。從小愛好曲藝的他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精品,成為我縣小有名氣的“創作家”。 “這兩部曲藝作品演的是武城人的身邊事,唱的是武城人愛聽的調,看著親切,聽著順耳。咱縣文化底蘊深厚,創作素材非常豐富,今后爭取創作更多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 ”陳仲魁和藹地說。
??? 廣場舞專場中,天心舞蹈隊表演的節目是傘舞《煙花三月》,一上場,20多名演員一齊揮舞著花傘,連續幾個優美的動作,引起現場熱烈的掌聲。 “傘舞既有廣場舞的動作,還有一些民族舞的基本功,比較特別,我們花了20多天進行練習。”天心舞蹈隊的舞蹈演員說,“這次能為父老鄉親們演出,感覺非常過癮。 ”
聚焦幕后 那些默默奉獻的身影
??? 每天下午三點,升平廣場上就出現了一些人,他們分工明確,動作麻利,半小時之后,晚上演出用的舞臺就搭建完畢。“因為彩排需要,我們每天早早趕過來,搭建舞臺,調試音響和燈光。 ”此次文化藝術節的現場負責人齊志華說,“演出結束后,我們還需要清理現場,收拾整理燈光、音響等道具。 ”
??? 演出開始前,有負責演出的工作人員。“我們負責催場,包括準備節目用的話筒、道具等等。 ”演出開始后,他們就更忙碌了,節目開始時,他們得把需要的道具準備好,節目結束時,需要及時撤換道具。 “雖然事兒不大,但是演出無小事,只許成功,不許出差錯。 ”這些工作人員認真地說。
??? “流動的演員固定的‘兵’。十場文藝演出,最苦的是工作人員,他們來得最早,走得最晚,卻從未安逸地看過一場演出。 ”縣文化局局長張義忠說,雖然臺下觀眾很少看到他們,但沒有人會否認他們的勞動。一場成功的演出,離不開默默奉獻的工作人員。
文化盛宴 添彩“十藝節”
??? 今年已是我縣連續第五年舉辦廣場文化藝術節。如今,廣場文化藝術節已經成為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和文明理念的重要平臺。
??? 此次廣場文化藝術節參與范圍廣、演出場次多、社會影響大,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展示了全縣廣大人民群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實現了凝民心、聚民力、促發展,為迎接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成功舉辦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 □本報通訊員 王金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