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的價值是在服務社會中體現的。如何創作出觀眾喜歡的精品?我從15年的記者生涯中體會到,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從群眾生活中尋找 “靈感”,才能讓報道更生動鮮活,讓作品更有靈氣。
??? 這次獲全省新聞一等獎的作品 《爺爺為我留個家》,記錄了李家戶鎮郎寨村陳賢如老人十七年如一日照顧殘疾棄嬰陳樂樂的故事,是一部很好的題材,然而怎么把故事中主人公的高貴品質、人物命運、社會關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如何才能讓觀眾看了感動呢?
??? 采訪不打無準備之戰。為了做好這篇報道,在采訪的前期我就開始搜集查閱有關資料,做足功課。因為只有做到心中有數,采訪時才能有的放矢。在為作品做準備的過程中,我在網上查閱到一部講述養父女深情故事的電影 《搭錯車》,而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正是著名歌手蘇芮演唱的 《酒干倘賣無》,歌詞、旋律震撼人心——“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么……”所以直到后來的撰稿和編輯制作過程中,我把 《搭錯車》這部當時風靡一時的電影和 《酒干倘賣無》這首催人淚下的歌曲運用到了通篇報道的開頭,使觀眾在節目的一開始就萌生了感動……所以說,一部作品好的開頭,意味著報道成功了一半,而其實這也正是新聞專題片細節的感染力。
??? 在具體的故事講述中,我們從 “細”處著眼,一個被人遺棄的殘疾女孩兒用第一人稱將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這樣更能抓住觀眾的心。在片子中特別注重細節描寫,比如說,當初陳賢如老人迫于生活和家人的壓力,在撿到殘疾棄嬰不久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親手把孩子送回到撿拾的地方, “孩子在這邊哭,我在那邊哭”……這樣的細節捕捉,無需記者用蒼白無力、泛泛的空話來拔高,陳賢如老人的那種善良本性直接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并且,這樣的一個細節展現也很真實、很人性化。他把樂樂扔了三回又抱回來三回,這樣的細節不僅不會使老人的善良形象打折扣,而是更能為老人的人格加分。另外,作品在講述后來的生活中,為了樂樂,陳賢如老人住過牛棚、住過墳地;為了讓樂樂和其他孩子一樣活的有尊嚴,老人把一封免除樂樂學費的 “介紹信”壓在箱子底下十幾年沒有拿出來……等等,所有這些細節的捕捉都為整部片子增色不少。我們在題材報道上的基調是,一是真實的反映故事情節,二是體現政府和社會的關懷,體現社會愛的互動。作為一名記者來說,也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職責,無愧于使命,才能以最佳角度讓作品 “有靈氣”。
???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歷來都是中國特色新聞媒體踐行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深刻理解黨的方針政策,才能真切感知群眾的喜怒哀樂,才能寫出真正無愧時代的好新聞、好報道。
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