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衢新區探索地熱能開發利用新模式,兩項目入選省級示范工程——地熱供暖 惠及群眾4050戶
記者李榕通訊員杜曉
日前,山東在全省選取了8個地熱能項目作為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工程項目。其中,位于我區的康博公館小區康馨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和地礦局水文二隊中深層地熱能供暖改造項目入選。
“供熱效果很好,家里非常暖和。”家住康博公館小區的居民郭艷萍說,這種“綠色供暖”不僅無污染,供熱效果還穩定。
郭艷萍所說的“綠色供暖”便是地熱能。地熱能是一種清潔、綠色、可循環利用的新型能源。康博公館小區地熱能依托的正是康馨綜合智慧能源項目。
12月10日,走進康馨綜合智慧能源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組組地熱能熱泵機組采用串聯組合方式,在供熱站點之間形成了有效的互聯互補。“我們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智慧能源站,占地4000多平方米。”康馨智慧能源(山東)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立華介紹,該項目采用“中深層地熱、淺層地源熱泵”等多能互補技術,即采用太陽能、淺層地源、中深層地熱3種新能源,以及水蓄冷蓄熱和高溫蓄熱儲能的綜合利用,總供暖面積達到45萬余平方米。
以中深層地熱為例,采用地熱梯級利用系統實現地熱供暖,提取地下1600米中深層熱能,出井水溫55℃。“采用地熱供暖,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324噸,比常規系統降低35%以上的能耗。”李立華說。
實際上,不僅用于冬季取暖,地下埋藏的淺層地熱能還可用于夏季制冷。“我們制冷靠的不是空氣源熱泵系統,而是淺層地源熱泵系統。”李立華稱,在康博公館小區綠地、道路及地庫筏板下面,約有2400口130米的淺井。通過“雙U”管道,地下的熱能被輸送出來,經過熱泵系統作用,讓水和地下土壤進行冷熱交換,實現夏季制冷、冬季采暖。這種方式相較壁掛機等傳統空氣源熱泵節能30%至60%。
作為全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工程,地礦局水文二隊中深層地熱能供暖改造項目是在現有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區域實施“取熱不取水”技術改造,這是全省首個中深層地熱能“取熱不取水高效井下換熱”示范項目。
“我們利用已有的一眼1500m地熱井進行改造,設計研發井下換熱器,將換熱循環工質注入換熱器持續導出地下熱能,加熱后的循環工質進入能源站,再經地面熱泵機組、輸配系統向用戶供暖。”山東省地礦局第二水文隊地質創新中心主任楊亞賓稱,該模式具有不抽取地熱水的優點。
發展地熱產業,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的具體行動。“我們對全區現有20眼地熱井實行動態監測管理,實時監測開采量、回灌量、水溫等數據,確保回灌量達標。”市自然資源局天衢新區分局副局長王偉昭介紹,目前全區使用地熱供暖的小區共7個,供暖面積達57.5萬平方米,惠及群眾4050戶,每年可節約用煤1.98萬余噸,有效解決了我區部分農村社區冬季供暖問題。
眼下,德州提出重點打造天衢新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示范區,我區在全市率先實施地熱大區塊勘查工作,同時出讓德州財金農業智慧大棚等3宗地熱采礦權,解決了高鐵以東、馬頰河路以南多個小區冬季供暖問題,助力德州地熱資源規模化、集約化、多元化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