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通訊員 王寶華)去年以來,興隆鎮以鎮司法所作為非監禁刑罰制度的執行主體,創新執法工作思路,堅持“責其罪、幫其心、挽其人、促其進”的工作思路,以法制教育、思想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和組織矯正對象參加公益勞動等有效手段,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教育矯正、監督改造。
??? 法律上注重管理,強化社區服刑人員在刑意識。針對不同性質的犯罪矯正對象,采取不同類型的教育方式和內容。初次入矯程序堅持規范嚴肅,矯正過程實施分類管理和個性化教育,堅持每周電話思想匯報、每月書面匯報、每月集中學習、每季度公益勞動,上門走訪,日常心理輔導等,提升矯正實效,減少和預防重新犯罪。
??? 人格上注重尊重,保障矯正對象的合法權利。及時掌握矯正對象周邊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適時做好教育引導,充分發揮村、社區基層組織作用,加大對矯正對象的教育監督力度,加強與法院、上級司法部門、社區矯正工作站和矯正對象親友的聯系,實施全方位地矯正管理和管控,消除社會歧視,保障矯正對象的合法權利。
??? 思想上注重關心,強化矯正對象的心理矯治。堅持做到“三個必訪”,即矯正對象思想波動較大時必訪、矯正對象本人或家庭遇到重大困難或變故時必訪、矯正對象兩周內未向司法所報告情況時必訪,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社會,自覺接受社區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