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作璋先生在陵縣文博苑題 攝影李照明
石賢圣
2月21日,我從好友微信及多個媒體公眾平臺驚悉:中國秦漢史研究領域的扛鼎人物、著名歷史學家、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安作璋先生,于20日不幸因病去世,享年93歲……曾經一來一往、兩次與安先生近距離接觸和交往的情景,瞬間浮現眼前。
初見
感受先生迷人風范
2008年6月6日,由安先生等7人組成的省文化工作考察組,應邀來陵縣(現陵城區)考察文化工作。孟夏時節,草木蔥蘢,百花盛開,蜂喧蝶舞,一派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安先生雖已年逾八旬,但依然精神矍鑠,興致勃勃實地考察、聽取有關情況匯報,神秘連綿的漢墓群、莊重肅穆的東方朔墓、古樸典雅的文博苑、“三奇”美譽的畫贊碑……陵縣悠久的歷史淵源、豐富的文物遺跡、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安先生一行表現出濃厚興趣。
安先生認為,陵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是山東省黃河以北文物古跡最多的縣,堪稱漢唐古城。他說,1995年省人大常委會第19次 會 議 通 過 的《山 東 省1996-2010年人文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規劃綱要》第二部分《規劃目標》之“(十三)運河文化區”中,確定該區以古京杭大運河為主線,規劃目標共有9項,其中陵縣就占有2項,即“保護和開發陵縣漢墓群”“建設東方朔文學藝術陳列館”。這一方面證明陵縣在全省人文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另一方面也為陵縣提供了可以充分利用的優惠政策。他建議,要進一步加強保護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利用文章,推動文化旅游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考察完畢,他在文博苑欣然揮毫題詞“漢風唐韻”。簡短準確的概括、雋秀飄逸的墨跡,令在場人員熱烈鼓掌喝彩。我當時是縣文化旅游局的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有幸參與陪同服務工作,親身感受到了安先生的迷人風范,并有幸在他題詞時與其相對而立,為其鋪平宣紙。
拜訪
欽佩先生嚴謹態度
2014年初,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當時鑒于討論東方朔墓碑碑名問題,我便萌發了請教安先生的想法。雖然當年安先生來陵縣調研時我曾有幸參與接待,但若干年過去了,且咱畢竟是個小卒子,如此大家能理睬咱嗎?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以及急于求教的忐忑心情,我于1月4日中午將有關資料打印裝訂,并寫了一封短信,以特快專遞的方式寄給安先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月6日上午9點15分,安先生用家中座機給我打來了電話,他侃侃而談,一口氣說了23分3秒,使人無法相信他已88歲高齡!接完電話,崇敬、感動之情難以言表,迅即根據電話錄音整理打印成文。
為避免因聽覺或理解問題而歪曲原意,我1月7日借出差濟南的機會登門拜訪、當面請教安先生。安先生毫無大家架子,上身著舊式手工毛衣,腳上穿著一雙普通布鞋,極其樸實。他熱情地引領我到書滿四壁的東書房一張非常簡易的寫字臺前。簡單寒暄幾句,我便拿出事先打印好的“電話稿”請他指正。他戴上眼鏡,字斟句酌,還不時和我交談:“給你打電話時沒打草稿,難免有不妥之處……”反復修改了三遍,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
修改稿較之原稿,改正別字1個,修改字、詞、標點符號5個,刪除標點符號5個,增加標點符號2個,刪除漢字98個,增加漢字73個,總字數(含標點符號)由788個減少為760個——治學嚴謹之態度著實令人欽佩!為盡量少打擾這位可敬的老人,我連聲道謝后告辭。
安先生在“電話稿”末尾特別注明:“僅是個人粗淺的理解,僅供參考!”足見其平易近人、謙虛謹慎之高尚品德!反復拜讀,感慨萬千!
寫到此,已是淚眼模糊。安先生:2月20日,“雨水”剛過,馬上就是萬物復蘇的陽春時節。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風范卻根深葉茂、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