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見習記者鄭華娟攝影李琪視頻孫學虎
葫蘆,在尋常人眼中,鮮嫩時是美味佳肴,成熟后可制作成盛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城區區級傳承人張光水的手里,則變成一盞盞工藝精美的葫蘆燈。
葫蘆雕刻,是一種對成熟后的葫蘆進行雕刻加工的藝術。張光水與之結緣,還要從他的祖父說起,“小時候,常常看他老人家做烙畫,我很喜歡,就在一旁看著。做烙畫要用烙鐵,祖父不會因為擔心我燙到就不讓我靠近,只說‘真想學就認真一些’?!?/p>
因為膽大心細,張光水十幾歲時就已經能夠獨立完成烙畫作品。也正是因為膽大這一點,他后來開始鉆研起葫蘆雕刻的事。
“自己喜歡,喜歡的事就要堅持。”說起葫蘆雕刻,43歲的張光水有太多能說道的東西,“我的第一件作品,選了個耳熟能詳的主題:一面刻了‘招財進寶’,另一面是‘日進斗金’。當時制作花費了不少時間,成品之后效果不錯,也更堅定了我把這條路走下去的決心。”
雕刻的技法多樣,能夠達到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張光水說:“我雕刻的葫蘆,大部分都制作了葫蘆燈。既然是燈,就要能透出光來?!比欢?,一味地全部制成鏤空樣式太過單調;紋樣復雜的畫稿,掏空的地方太多,葫蘆整體的結構性又會變差?!拔宜记跋牒螅蚜裟ぁ㈢U空和浮雕三種技法結合到一起,既能夠呈現復雜的內容,又比全鏤空的結構性好。尤其是留膜,這項技藝很考驗制作者的技術和經驗,留膜的薄厚又會讓燈光有不同的效果。”
經過留膜工藝處理的葫蘆雕刻作品,在制作成葫蘆燈后,留膜部分會使透過的燈光變為暖色,營造出恰到好處的氛圍感。
葫蘆雕刻藝術在我國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承載力。葫蘆諧音“福祿”,也承載著人們對于日常生活的美好祝愿??嘈娜?,天不負。相信像張光水這樣的傳統匠人們,為傳承技藝所做的努力不會被辜負,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終將發揚光大,走向世界。凝神巧制流光溢彩 造型別致底部打孔畫圖定位細細雕刻精心上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