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樂
8月6日早晨6點,張水英微信的提示音響個不停,這是她創建的尼山書院云課堂微信群,每天群成員都會上傳自己閱讀《論語》的音頻,張水英耐心聆聽、認真點評。“通過努力,讓大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覺得十分值得。”她說。
今年50歲的張水英是市圖書館的一名志愿者。2013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她回到家鄉,開始推廣國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她借助市圖書館尼山書院國學講堂這一平臺,寓教于樂,為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國學課程。“最開始是每周一節課,基本以誦讀國學經典為主。先講解大致含義,而后用領讀、齊讀、接龍等方式進行誦讀。”張水英介紹,“孩子們誦讀的水平逐步提高,對國學的理解、體會也逐步加深。”《論語》《道德經》《弟子規》……在她的帶領下,國學課堂的學生已經閱讀了多部經典書籍,國學誦讀也成了尼山書院的品牌活動。
幼兒階段是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為此,市圖書館啟動“故事媽媽”培育賦能公益項目,培育“故事媽媽”,張水英就是其中一名培訓師。她與30名“故事媽媽”一起學習理論技巧,并走進社區、校園開展公益講座。該項目獲評山東省公共圖書館首屆全民閱讀推廣品牌項目。
尼山書院最早一批國學課堂的小學員們現在已經成了大學生,他們仍然保持著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寒暑假期間重新回歸國學課堂,以志愿者的身份為大家服務,同時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影響更多的人。
“讀書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享受。希望借助市圖書館這一平臺,為更多市民提供公益性閱讀服務,向讀者推薦導向正確、質量優良的優秀出版物,帶動更多人愛上讀書,為書香德州建設貢獻力量。”張水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