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庚用木棍敲擊塑料桶召喚黑豬進食
捧一把玉米粉放在水泥臺上,黑豬開心地吃起來
為黑豬打疫苗
在種豬棚內檢查小豬仔的身體狀況
張祖庚的母親時常拍些小視頻,記錄下孩子的創業時光
張祖庚定期關注母豬繁育情況
引進30頭肉牛嘗試混合養殖
□本報記者劉振興本報通訊員鄧美平王曉倩攝影報道
清晨,喚醒豬舍里沉睡的小豬,順手抓一把豬槽里剩余的飼料看一看、聞一聞,再清理一下積攢的豬糞。每天,張祖庚都會按時來到豬舍,仔細檢查清理。
今年23歲的張祖庚是夏津縣白楊村人,2022年從山東省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動物科技及動物醫學專業畢業后,毅然決然放棄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接手父親的3畝地搞生豬和肉牛養殖。如今他已養了近200頭黑豬、30余頭肉牛,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豬倌”。
談到自己回鄉創業的初衷,張祖庚回憶到,爺爺在世的最后幾年,一直懷念小時候家里黑豬肉的味道。為給爺爺尋找記憶中的味道,家人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4頭萊蕪黑豬養殖。萊蕪黑豬有野豬血統,抗病能力強,耐粗飼,相比白豬,肉色鮮紅,質地柔韌不松軟,價格一公斤能高出20多元。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更加激發了他發展養殖業的熱情。
創業之初,來自朋友鄰里的質疑,讓張祖庚內心十分失落。好在父母非常支持,拿出近百萬元支持他創業。在家人的幫助下,他建起了大棚,引進了黑豬、肉牛。
結合所學專業,張祖庚在承包的30余畝地里種植玉米,用玉米喂豬、秸稈喂牛、動物糞便做有機肥來改善土壤品質,探索出了“5畝玉米”與“1頭牛+5頭豬”互養的循環模式?!白罱疫€實驗種植了有機蘿卜和白菜,都是采用地養畜、畜養地的循環農業模式。”張祖庚說。
雖然創業艱辛,但張祖庚盡可能地回饋鄉鄰。面對鄉親們關于家畜養殖技術的求助,他來者不拒,耐心地指導。漸漸地,周圍的養殖戶認可了這位“大學生豬倌”,一有問題就找張祖庚。
目前,在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等部門的幫助下,張祖庚正積極籌建養殖合作社,他要用自己所學給予鄉親技術上的支持和養殖經驗上的幫助,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