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寺水利樞紐
??? 四女寺位于武城縣城東北20公里處,衛(wèi)運河右岸。這個千年古鎮(zhèn)始建于西漢時期,歷史久遠;隋唐以來,扼運河咽喉,興水旱碼頭;至明清,成為聞名遠近的運河名鎮(zhèn),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 元朝定都北京后,大運河漕運興起,到明清達到鼎盛。四女寺久孚水旱碼頭之名,因河而興,呈現出“千乘旌旗分羽衛(wèi),九河春色護樓船”的繁盛景象。
??? 自明代始,恩縣一直在四女寺設左衙,即縣令駐節(jié)縣城,而縣丞常年駐在四女寺,并在此專門另設一位主簿,以處理衛(wèi)運河上錢糧財稅之事。七百年來已成通例。恩縣成為當時全國絕無僅有的“一縣兩治”處所。
??? 衛(wèi)河有兩個源頭,向北流淌過程中又納入丹河、湯河、淇河、洹河;漳河有清漳河、濁漳河兩個源頭,漳衛(wèi)河匯流后到臨清又納入山東運河,是謂九河匯流。四女寺這段運河,上游有九條源河,自古洪災連連,所謂九河匯流分水之地。
??? 上古時期,就有大禹治水疏浚鬲津河的事跡;宋元時期,四女寺減河首端即建有分水設施;明代,減河上的青石閘建筑,到1957年才拆毀。
??? 治水建閘,歷來是四女寺河段的重大任務。1957年在減河口開挖南十二孔泄洪閘基礎,并疏浚其下游,1958年建成南閘。北十二孔泄洪閘建于岔河口,1972年建成。節(jié)制閘位于北泄洪閘以北,南運河入口處,1958年建成。船閘位于節(jié)制閘西北角,1958年建成,可通過400噸至1000噸船隊。
??? 在四女寺減河南岸、四女寺村東1公里處,有一個減河大堤與陳公堤相交形成的夾角地帶,形似牛角,故名牛角峪。這里是五百里故瀆的節(jié)控點,在陳公堤以西,衛(wèi)運河以東、以南,臨清以北,方圓幾百里的廣闊區(qū)域內,所有的河洪水澇全由牛角峪泄入減河,東流歸海。
??? 牛角峪是恩縣洼滯洪區(qū)的泄洪之處,神奇之處就在于因它形成的科學水系。五百里故瀆之內地勢復雜,高差很大,而經牛角峪一節(jié)控,便形成了大區(qū)域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水網系統。
??? 東部高水,經六五河入峪,可直接提閘泄出;恩縣洼滯洪區(qū)內的低水,由利民河等幾條河流匯到峪前,或由低水涵洞直排,或經排澇站抽水提至高漕池內,再由退洪閘泄出。位于六五河口的防洪閘,1963年4月建成。位于中間防洪閘與低水涵洞之間的退洪閘,1968年6月建成。位于西側的低水涵洞1963年6月建成。
□時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