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正是捉蛐蛐的時節。捕到蛐蛐后,需將其置入蛐蛐罐內飼養。從捉蛐蛐到斗蛐蛐,其間要經歷百天,這段時間里,人們會拿著蛐蛐罐賞玩炫耀。隨著玩賞需求的不斷提高,蛐蛐罐的工藝日趨精美繁復,成為一門獨特的收藏項目。
花色繁多的御制罐
??? 我國古代不乏以蟲為戲的娛樂活動,其中以斗蛐蛐最為著名。斗蛐蛐又稱斗蟋蟀,其歷史可上溯至唐代,宋代《負暄野錄》中記載:“斗蛩之戲,始于天寶間。 ”蛩指蛐蛐。南宋時期,斗蛐蛐之風遂盛。元朝上層社會斗蛐蛐的風氣有所收斂,而此后明清兩朝斗蛐蛐又開始流行。
??? 蛐蛐在斗之前需放在蛐蛐罐中精心飼養,以提高其戰斗力。蛐蛐罐又叫蟋蟀盆,其外形通常呈盅狀,上有圓蓋,以瓷制、陶制居多,瓷蓋一般鏤有氣孔。
??? 南宋時,御窯和官窯已開始燒制蛐蛐罐,但因其專供皇室使用,因而民間幾無流傳。目前存世最早的蛐蛐罐是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 “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癡人秘制”蛐蛐罐。這件蛐蛐罐為澄泥陶制,通高14.7厘米,徑16厘米,蓋內方形陽文篆書戳記“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癡人秘制”十二字,分書四行,工整高古。底外的長方形圖記內有隸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飾以雙線長主框,款識上下各有雙龍戲珠紋飾,龍紋與宣德御制國寶墨、宣德青花瓷器及宣德銅爐所繪龍紋極似。
??? 明宣宗朱瞻基被稱為“蟋蟀皇帝”,為了取悅皇帝,不少工匠專注于制作蛐蛐罐,從而極大豐富了蛐蛐罐的花色品種,但宮廷篩選蛐蛐罐的標準極為嚴格苛刻。 1993年,江西景德鎮某建筑工地發現數以萬計的明宣德官窯瓷殘片。經專家發掘整理,進行嚴密對合而復原出了百件稀世珍寶,其中被鑒賞為妙品的蛐蛐罐就有18款。這些蛐蛐罐大多彩繪精美,其中有14種青花紋飾的蛐蛐罐,口徑皆為13.2厘米,通高9.5厘米。
民窯以趙子玉制為極品
??? 明宣宗以后,蛐蛐罐作者的姓名常以印章的形式制于盆底,這些名匠制作的精品蛐蛐罐流傳至今已極少,現已成為藏家競相追逐的珍寶。
??? 在蛐蛐罐收藏領域,有這樣一個排名:宣德官窯、趙子玉、靜軒主人、紅澄漿、白澄漿。而民窯中首推明末清初趙子玉的作品。北京琉璃廠曾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六只子玉蟋蟀罐換一對道光官窯粉彩龍鳳碗。 ”趙子玉制作的蛐蛐罐名品甚多,有綠泥、鱔魚黃、瓜皮綠、藕荷色、倭瓜黃等品名。趙氏所制,多題有“恭信主人”“古燕趙子玉造”“古燕趙子玉制”“樂在其中”“大清康熙年制”等款識。
??? 據說早在清末,趙子玉制作的蟋蟀罐就已存世極少、價值極高了,到了民國初年,一只能賣到百八十個大洋。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趙子玉蛐蛐罐也只有兩只,足見其珍貴程度。
□吳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