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惠彬
??? 紀昀,字曉嵐,晚號石云,直隸獻縣(今滄州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等,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系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 紀曉嵐對德州盧家、特別對盧見曾自幼就有敬慕之感。紀曉嵐幼年在東光讀書,在此通過宋弼結識了盧見曾的外甥董元度,從而逐步對盧家有了接觸。
??? 盧見曾(1690~1768),字抱孫,號雅雨山人,祖籍河北淶水,明初遷山東德州城。康熙六十年(1721)進士,先后任四川洪雅知縣,安徽蒙城、六安、亳州知州、潁州知府、兩淮鹽運使,長蘆鹽運使、后又復任兩淮鹽運使,系著名藏書家、刻書家。
??? 盧見曾一生重視教育,將興辦書院、刻書、藏書等文化教育為己任,所到之處他都建書院、刻書館。官任兩淮鹽運使期間,他以興辦書院、刻書館、校刻古籍,舉行的“紅橋修禊”而著名于世。他一生兩次被罷官坐牢,晚年病死于獄中,兩次都被平反昭雪。
??? 盧見曾系德州盧家的代表,雖盧蔭溥官居一品、號稱閣老,但名氣不如祖父盧見曾。紀曉嵐之所以仰慕德州盧家也是因為盧見曾,特別是對盧見曾能主持東南文壇,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 紀曉嵐和盧見曾,雖同是清乾隆年間赫赫有名的人物。但盧見曾比紀曉嵐大34歲,乾隆二年(1737),盧見曾任鹽運使僅七個月就被抓進了監獄,乾隆五年(1740)被發配新疆伊犁。高鳳翰為其繪《雅雨山人出塞圖》并題詩《丈夫行送雅雨翁赴軍臺》,在圖上題詩相送者有:馬曰琯、鄭板橋、程夢星、楊開鼎、閔廷容、王藻、馬位、馬樸臣、馬蘇臣、方原博以及吳敬梓等十余位揚州詩壇的核心人物。這時紀曉嵐還沒入仕。
??? 乾隆二十年(1755)盧見曾在揚州舉行“紅橋修禊”時,紀曉嵐才中進士一年。他對這一盛舉只有佩服的名分。
??? 乾隆二十七年(1762)紀曉嵐被外放福建,他上任路過揚州時,帶領全家人拜訪了盧府。此后將長女紀鳳文嫁給了盧見曾的長孫盧蔭文。從此,紀曉嵐與德州盧家成了親家,盧見曾成了紀曉嵐的長輩。
???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兩淮鹽務案再發,由于盧見曾的人緣好,不少高官上書朝廷為其開脫,其中就有翰林院侍讀學士紀曉嵐。他說盧見曾如何為民勤政、清廉,肯定是有人誣陷等。為此乾隆又派人前去揚州復查,退休養老六年后的盧見曾第二次被押入大牢。
??? 清朝鹽業的腐敗震怒了乾隆,最后判處高恒、普福、盧見曾和鹽商汪老板等人死刑,盧見曾因年歲已高沒有立即執行,不久因病死在獄中。在此案件中,另有幾十名官員被降級和革職,其中紀曉嵐先為盧見曾開脫罪狀,后又漏言傳信被革職,當年八月充軍烏魯木齊。雖然兩年后紀曉嵐被乾隆召回,可在這期間,紀曉嵐的大兒子和妾室郭彩符相繼過世,紀曉嵐為盧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三年后,劉統勛上書乾隆,盧見曾的案子再次得到平反。此后,盧家后代更是仕途顯赫,盧見曾四個孫子中三名中了進士,盧蔭溥貴為閣老。《德縣志》對此解析道:“自丁酉以至己丙,諸孫聯翩取高弟,人以為食其先德,豈非篤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