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珠坤 杜佳
??? 南下干部,作為新中國歷史一個特殊群體,誕生于人民解放戰爭的烽煙戰火之中,開啟了后人對一段紅色歷史的回味。
??? 武城縣檔案館館藏一組南下干部檔案,對研究山東南下干部歷史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扎根南方,奉獻青春
??? 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中共中央于9月8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會議通過了《關于準備五萬三千干部的決議》:從五大老解放區抽調5.3萬名各級干部,以區黨委(或省委)為單位,配備整套班子,以便在第四年內軍隊前進的時候,這些干部能夠隨軍南下,到達新解放的區域,建立黨政軍機構,進行接管、開辟工作,能夠有秩序地管理大約五千萬至一億人口的新解放區。其中要求華東地區抽調1.5萬人,并必須于1949年3月集中待命出發。這些干部包括黨務、政府、軍事、民運、經濟、財政、銀行、貿易、機要、通訊、新聞、教育等各個方面。按照各縣實際情況及標準條件,落實抽調南下干部任務。
??? 1948年12月25日,華東局作出了《關于執行中央準備五萬三千干部決議的指示》,指出:因目前華中的干部特別缺乏,因此準備1.5萬名南下干部的名額,完全由山東來負責。南下干部按照原有的地方建制,把班子一分為二,一套準備南下,一套留原地工作,搭配好接管班子之后,成建制南下。
??? 從1948年12月到1949年2月,各區集中南下干部陸續來到華東局黨校參加整訓,并在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區)編成華東南下干部縱隊。1949年前后,山東大批地方干部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放棄了等待耕耘的土地,告別了年邁的爹娘,別妻離子,從解放區出發,冒著嚴寒酷暑,長途跋涉,跟隨人民解放軍南下上海、浙江、福建、江蘇、湖北、湖南、安徽等南方各省,支援開辟新解放區的工作。全國解放后,大部分南下干部留在了所在的南方城鎮鄉村,他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克服了南北生活習俗和文化的差異,在60多年的風雨征程中,不怕困難,艱苦奮斗,奉獻了畢生精力,為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南下干部的歷史功績
??? 當年數十萬干部隨軍南下,在對江南新解放區的接管和建設中,盡管不同批次的南下干部所面臨的形勢與工作任務多有不同,但無論在隨軍籌糧、支前土改,還是在城市接管、剿匪反霸、發展經濟工作中,他們都不辱使命,堅決貫徹黨中央“五湖四海”的政策,廣泛聚攏人才,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新區的各項建設。
??? 其歷史貢獻主要表現在:建立和鞏固新解放區人民政權;恢復和發展新解放區經濟戰線各項工作;在廣大農村,帶領廣大群眾開展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傳播先進的文化理念,引領新解放區文化建設;培養鍛煉了一支干事創業的干部隊伍。“南下干部”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永遠記入了共和國的建設史,他們的南下精神,已然化作一座豐碑,永遠銘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干部南下的現實意義
??? 2001年6月6日,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山東南下干部所致賀信寫道:“山東南下干部扎根第二故鄉,與福建人民風雨同舟,并肩戰斗,無私地奉獻出寶貴的青春年華,為福建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繼續發揚耕耘不止、奮斗不息的優良傳統,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山東南下福建干部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革命經驗和優良的革命傳統,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山東南下干部的優良傳統和精神,而且要代代傳承下去。”
??? 南下干部為我們后代樹立起了一座豐碑、一面旗幟、一種精神。他們時刻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時刻保持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時刻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的精神。這些精神財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激勵廣大領導干部,始終跟黨走,始終心懷人民,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