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龍
眼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事實上,人口普查工作自古有之。
早在東漢時,朝廷就已經建立了非常嚴格的人口統計制度。每年8月,官方都會進行人口普查,調查的規模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鄉縣,而且普查范圍也十分廣泛,上至80歲老人,下到6歲孩童都要進行登記。當時的人口普查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人數登記,每個人的長相、身高等數據也都會一一記下。此外,東漢的朝廷還會借著調查戶籍的名義,同時進行一種名為“算人”的制度。換句話說,就是專門為皇上挑選后宮妃嬪,凡是面容姣好的女子被選中即可入宮參選。
到了公元585年,隋文帝下令對全國的人口戶籍進行一次大摸底。當時,為了防止有成年人口脫漏,隋文帝甚至還實行了一種名為“大索貌閱”的制度。即對每戶的家庭成員都要當面驗視,看性別、年齡是否符合。如果發現戶口不實,不僅戶主要受懲罰,鄉長里正也要被發配服苦役。
唐朝時不僅沿用了隋朝的“貌閱”制度,還將其名稱改為“團貌”。每到規定時間,民戶就會向基層的官員呈送完備的年齡和土地信息,基層官員收集完信息后,就會將其遞交到州縣,再由州縣依據各戶資料進行統一的造冊,最后再匯總上報到尚書省戶部編制全國的計賬。
到了北宋,官方又建立了全新的“丁籍”制度。較之從前的人口普查,丁籍制度則大為不同,只統計壯年男子,對老人、小孩和女子則一概不統計。這也導致了宋朝時期沒有留下準確的人口統計數據。
歷史上最全面的人口普查出現在明朝。當時甚至還出現了被稱為世界上最早“戶口本”的“戶帖”。戶帖制度始于洪武三年,由朱元璋推行,目的是為了整頓元末的混亂局面,克服財政危機,為國家征收賦役提供基本依據。當時政府會給每戶都發放戶帖,不僅要求各戶填寫家人的詳細信息,而且還記錄了每戶的財產、經濟情況。登記完后再調派軍隊去協助地方政府核實,如果被發現有隱瞞或做假的情況就會對其進行嚴懲。到了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開始推行一種更為詳細的黃冊制度,將戶口、田產和賦稅三者合一。
除了進行詳細的人口普查,古代朝廷還會通過人們生活的剛需去判斷某個地方的人口變動。比如通過對比一個地區某個時間段的糧食消耗多少,來判斷這個地區人口流入或流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