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明
“楊柳生,放風箏。 ”古往今來,風箏以其美妙的造型、吉祥的圖案和愉悅身心的妙處,深受人們的喜愛,文人墨客們更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風箏又稱紙鳶,古代描寫、吟詠風箏的詩作最早出現在唐代。元稹在他的詠物詩《有鳥二十章》中寫道:“有鳥有鳥群紙鳶,因風假勢童子牽。去地漸高人眼亂,世人為爾羽毛全。風吹繩斷童子走,馀勢尚存猶在天。愁爾一朝還到地,落在深泥誰復憐。 ”借物諷人,意味深遠。
北宋著名宰相寇準曾作《紙鳶》詩:“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托,終共白云飛。 ”詩中并不見紙鳶的形象,卻給我們帶來了遐想和抒懷。南宋詩人陸游的《觀村童戲溪上》,以擬人的筆法描寫紙鳶,十分生動有趣:“竹馬踉蹌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
清朝詩人高鼎的《村居》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更是描寫放風箏的冠絕古今之作,千古傳誦。孔尚任也有一首描寫兒童放風箏的詩:“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夸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 ”使一個天真、生趣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歷代“風箏詩”中,描繪場景最壯觀的,莫過于“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 ”詩中如雪的風箏和嬌羞的少女相映成趣,可謂神來之筆。
清代還有兩位女詩人寫斷線風箏的詩,別有情趣和意境。一首是陳長生的《春日信筆》:“軟紅無數落成泥,庭前催春綠漸齊。窗外忽傳鸚鵡語,風箏吹落畫檐西。 ”另一首是駱綺蘭的《春閨》:“春寒料峭乍晴時,睡起紗窗日影移。何處風箏吹斷線?吹來落在杏花枝。 ”讀來耐人尋味,趣味盎然。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還以斷線風箏為謎底制作一條燈謎:“階下兒童仰面看,清明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稱得上是一個令人叫絕的佳謎。“千古詩心三絕美,柔情萬千系風箏。 ”又是一年醉春煙,倘徉在古詩詞的海洋里放飛紙鳶,放飛一份美好的心情,真乃快哉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