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8月6日2時33分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緯37.16度,東經116.34度。
本次地震周邊5公里內的村莊有屯東村、大辛莊村、屯北村、李孟樓村、潘鄧莊村、屯西村、鐵匠莊村、許家橋村、許橋村、官莊村,20公里內的鄉鎮有王打卦鎮、恩城鎮、王杲鋪鎮、郝王莊鎮、張華鎮、雷集鎮、腰站鎮、前曹鎮、蘇留莊鎮。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地震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正確避險?地震被埋后我們該如何自救和互救?地震余震的特點和防范措施有哪些?地震又能引發哪些次生災害?如何緊急規避?這些地震逃生自救常識一定要知道!
發生時如何第一時間科學避震?
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慌亂,快速判斷自己所處位置和震動狀況。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震時就地避險,震后迅速撤離,是應急避震的基本準則。
地震發生時,如果所處的是平房或樓房一層,且室外比較開闊,可以力爭迅速跑出室外避震;
如果是樓房二層或以上,且室內避震條件和建筑質量較好,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因為地震時震動時間短、強度大,人往往無法自主站立,很難迅速從樓內跑到室外,應優先選擇立即躲避在室內的衛生間、儲藏室、浴室等開間小、有承重墻或支撐物的地方,或者是堅固的桌子、床、茶幾、沙發等家具旁,這些地方在房屋垮塌時容易形成三角空間。這時要迅速伏地趴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低頭,用衣服、枕頭等護住頭頸,不要壓住口鼻;或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防止摔倒或身體移位。
地震中的標準求生姿勢
身體盡量蜷曲縮小,臥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一手捂口鼻,另一只手抓住一個固定的物品。
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護頭部的物件,則應采取自我保護姿勢:頭盡量向胸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后,保護頭部和頸部。
五個躲避事項
1、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2、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
3、要避開高大建筑物,如:樓房、高大煙囪、水塔下,避開立交橋等一類結構復雜的構筑物,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高大建筑;
4、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廣告牌、吊車等;
5、避開危險場所,如:狹窄街道、危舊房屋、危墻、高門臉等。
同時,在室內避震還要注意:
震動停止后,要聽從政府的指揮,迅速從建筑物中撤離。
此外用手機向朋友報告情況可能會堵塞營救服務所需的頻率。
地震時不同地點的自救方法
1、在家
選擇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躲避,如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外逃時注意用被子、枕頭、安全帽護住頭部。室內安全地點有:衛生間、廚房、儲藏室等狹小空間,承重墻(注意避開外墻)。
2、在學校
聽從老師安排,室內學生不撤出,室外學生不要回教室,就近“蹲下,掩護、抓牢”。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危險物。
3、在公司
迅速關掉電源、氣源,就近“蹲下,掩護、抓牢”,注意避開空調、電扇、吊燈。如在高層注意不要下樓。
4、在電影院、體育館和商場
不要擁向出口,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空調等懸掛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門窗、櫥窗、高大的擺放重物的貨架。就近“蹲下,掩護、抓牢”。地震后聽從指揮,有秩序撤離。
地震被埋如何緊急自救和互救?
地震時被埋或被困廢墟內,要因地制宜,及時鎮定采取自救措施。
如果部分肢體被埋壓但雙手可以活動,首先要用手清除頭部、胸部的雜物,用手在頭、胸部掏出一定的空間,保障呼吸暢通;
再盡可能及時用身邊可用的磚石、木棍或其他堅硬物品,建立起一個支撐體,穩定生存空間,防止余震時進一步塌落;
如果灰塵太大或聞到煤氣味時,要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避免窒息或中毒。專家提醒,地震被壓埋后,要特別注意保存體力,保持清醒,不要盲目呼救,要用磚、鐵管等物敲打管道或墻壁。在確定上方有人時,再大聲呼救。
如果廢墟內有生存空間,身體能夠自行活動時,應盡力朝著有光或可能有水和食物的地方移動。
如果受傷,可從衣物上撕下布條及時進行包扎,避免失血過多。為了延長生存時間,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多人同時被埋壓,要互相鼓勵,團結協作,共同商定自救計劃并采取行動。
震后,在救援隊伍暫未抵達時,積極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ゾ葢裱韵略瓌t:
“先易后難”——先救埋壓較淺,容易救出的輕傷人員;
“先近后遠”——先救離自己最近的被壓埋者;
“先多后少”——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如學校、醫院、旅館、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
營救中要首先使傷者頭部暴露出來,并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窒息,之后再刨挖傷者身體其他部位。
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在使用鍬、鎬等工具時不要傷及被埋人員,更不要破壞被埋者周圍主要的支撐物,防止進一步倒塌。對于脊椎損傷人員,搬動時切忌生拉硬拽,必須要用門板或硬木板抬出廢墟。如被埋壓者受傷嚴重、埋壓較深、時間較長,可設法向其盡快輸送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生命,等待專業人員援助。
震后余震活動特點及防范措施
地震專家提醒,避震不分主震和余震,切不可以掉以輕心。
一是要嚴防次生災害發生。例如山體滑坡、水庫潰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在搭建臨時避震場所時,必須遠離這些區域。
二是要防范危房進一步破壞傷人。主震后余震持續不斷,在專業部門尚未對房屋進行安全鑒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后也不要貿然進入或居住。
三是救援人員和互救人員,在震后短時間內的余震密集活動期間必須要有一定的防護措施,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識和技能,減少余震傷亡。
震后如何緊急規避常見次生災害?
據統計,山體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國目前造成人員傷亡最多、最嚴重的地震次生災害。5級左右的地震就可以誘發滑坡和泥石流,震級越大,誘發面積也越大。
專家指出,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發生時,一般都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征兆:
如山體出現一些深度裂縫或裂縫持續增大;
山體的樹木或巖石短時間內出現移位、傾斜;
山上的巖石和土體持續性滾落或發生多次小面積崩塌。
泥石流大多出現在地震后遭遇持續強降雨的情況下。
如果從地下或山谷傳來的類似火車轟鳴聲或悶雷式的聲響及輕微振動感,必須立即撤離,這很可能是即將發生泥石流的征兆。
如果遇到以上情況,應立即遠離山體。如山體崩塌或滑坡正在發生,要立即向垂直于滑坡體或滾石方向的兩側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如來不及逃避,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陡坎下躲避,并保護好頭部。
當遭遇泥石流險情時,必須立即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應立即向兩側山坡上逃生。不要上樹躲避,因為泥石流的沖擊和搬運能力極強,大樹會被掀倒或連根拔起。
地震專家提醒,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務必在震后及時轉移至政府劃定的安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