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王朝》中,少年康熙以龍兒之名多次和伍次友縱論天下,伍次友只知道龍兒氣度不凡,但他只識書本,不識天威;而明珠僅對康熙的馬鞍生疑就辨識龍顏,并伏地稱奴。
??? 君子如水,小人如油。蘇麻喇姑欣賞伍次友大智若愚,卻看不慣明珠滑得像油珠似的。康熙說:“明珠是油,伍次友是水,明珠志在做官,伍次友志在天下,兩人不同類。 ”接著他問蘇麻:“你每次吃飯不放油嗎?油用得好也香噴噴的呀!帝王之道,君子和小人各有其用,誰也替不了誰,朕既要用君子,還要用小人,既少不得水也少不得油,朕要讓他們各盡所能。 ”
??? 康熙的人才鏈中,有一幫性格迥異的“油”“水”之臣:以明珠、索額圖為代表的“油”臣,他們城府極深,狡猾百變;以伍次友、周培公為代表的“水”臣,他們厚德載物,冰心一片;以索尼、姚啟圣為代表的“油水混合物”,他們能說會干,油水并存。康熙飯不香有油,口干了有水,可謂左右逢源。
??? 有人說,要了解一個人,先了解他的朋友和敵人。一個人,如果他的“水”友多,水多而無味,他的生活會顯得單調;如果他的“油”友多,油多而生膩,他的生活會變得浮華。如果他的朋友油水各半,在他樂時有人分享,在他煩時有人解憂,這個人會很不簡單,因為在這種人眼里,水我所欲,油亦我所欲,兩者得兼,何樂而不為?
??? 君子和小人各有其用,誰也替不了誰。 “油”臣察言觀色比較聰明,“水”臣老實厚道比較呆板,康熙的做法是該誰出手誰出手。康熙的“油”臣們一個個鐵齒鋼牙,凡國家大事被他們一爭論,康熙馬上知道事情該怎樣定論;“水”臣們則忠心耿耿、不拘一格地為康熙提供有力可靠的人才。例如,朱國治提出啟用周培公,周培公推薦姚啟圣,姚啟圣舉薦施瑯等,康熙因信任他們而倍加重用他們推薦的人。
??? 明珠赴臺談判失敗,在海崖上,鄭經欲殺明珠,施瑯前來救助鄭經,明珠靈機一動,說施瑯是奉旨剿賊,一句話造成施瑯所有親屬被害。假如是伍次友遭遇此景,他定會大義凜然、慷慨就義,康熙就不能再意外收獲一個施瑯大將軍。審理索額圖的案子時,索相老奸巨猾、天衣無縫,令張廷玉和李光地一籌莫展。康熙以毒攻毒,派罪臣明珠去當審判員,一見明珠,索額圖內心構筑的銅墻鐵壁轟然倒塌。
??? 不怪他人桀驁不馴,只怪自己不會用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合理利用身邊的“油”“水”資源,也是一個人大智慧的體現。康熙有一種大海的氣魄,他的臣子不都是天生溫順,在征服怪才姚啟圣時,康熙就表現了相當的智慧和耐心,因為“暴君殺人,圣君誅心”。
□崇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