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 4月的一天,劉少奇見到中共北方局組織部部長柯慶施,柯向劉少奇反映,“北平軍人反省院” (因地處北平草嵐子胡同,通常稱 “草嵐子監獄”)關押著一批黨的干部。這批干部主要是三十年代初期因北方黨組織兩次遭大破壞而被捕的。其中包括薄一波、劉瀾濤、安子文、楊獻珍等,如果能將他們營救出來,可以增強華北地區的干部力量。而且,日本侵略者近期進攻華北已不可避免, “如果讓這批干部落入他們之手,將很難生還。 ”
柯慶施表示,這批關押在北平草嵐子監獄中的同志刑期多數已滿, “現在主政北京的是原西北軍的宋哲元,他有樸素的民族感情,是激進的愛國主義者。”但是宋哲元是蔣介石委任的北平軍政委員會委員長,名義上必須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我們的干部要出獄需要履行一個手續,宋哲元好向南京交代。 ”柯慶施向劉少奇建議,讓獄中的干部履行監獄規定的手續,及早出獄。
劉少奇當即請示中央。當時的中央負責人張聞天接到劉少奇的報告后十分重視,同陜北的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商量后,很快批準了這個要求。
薄一波、劉瀾濤、安子文、楊獻珍等幾十名共產黨員,分作九批履行了監獄規定的手續陸續出獄。出獄后他們被中共黨組織分配到山西、河北、天津等地,重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王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