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純像
讓李之純流連忘返的古大圣慈寺。
??? 李之純,字端伯,北宋滄州無棣 (今德州慶云)人。中年考取進士后,曾先后擔任過江西轉運使、成都府路轉運使、御史中丞等職務。
??? 李之純是北宋著名詞人李之儀的堂兄,當時的名氣要比李之儀大得多,在北宋文學革新中,他和范仲淹、王安石、蘇軾等人一樣,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當時的風云人物。
??? 生性循良,數十年堅持義葬道野無名尸骨萬余具
??? 李之純重任在肩,為國家利益恪盡職守,朝夕操持,為民眾之生計而奔走。
??? 李之純任成都府路轉運使時,成都府地少人稠,糧食不能自給,每年靠官府減價發售官米 6000石,供應民食。言官上奏,認為這雖然給百姓帶來了一定好處,卻損害了國家利益,應予免除。皇帝令朝臣們討論這件事情。李之純尖銳地指出:成都老百姓仰仗皇恩浩蕩,依靠這些糧米已經生活了百余年,今天憑什么要剝奪他們的飯碗?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皇帝最終還是聽從了李之純等人的意見,決定依照舊例行事。
??? 在成都,李之純雖任期屆滿,但因其政績頗佳,朝廷特命其繼續留任。
??? 據傳,李之純每次公差外出,身邊總跟一義仆,專司收葬道野人尸,就地掩埋。數十年蓋如此,共收尸者萬余。
??? 才華橫溢,文史成就與蘇氏兄弟比肩
??? 李之純雖系朝廷命官,但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史學家。在成都的數年間里,他被秀麗巍峨的巴蜀山水所陶醉,為當地悠久深厚的文化積淀所吸引。閑暇之余時常倘佯于其中,常常為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優秀文化擊掌喝彩。
??? 錦繡河山,繁華都市,引無數文人雅士心弛神往。 “自古詩人例到蜀”,唐宋時期正是我國詩與詞的極盛時代。成都詩人、詞家和眾多入蜀游歷成都的名家,如李白、杜甫、岑參、薛濤、陸游、范成大等,都在這里成就了他們不朽的佳作名篇。
??? 唐宋時期,成都畫家輩出,在全國畫壇居于領先地位。唐玄宗和唐僖宗曾先后入蜀,各帶來一大批繪畫人才,這就形成了以成都為中心的一個數量大、流派多、環境好的西蜀畫派。古語有云, “益都多名畫,富視他郡”,唐宋時期的成都大慈寺,就是以擁有眾多名家壁畫而著稱于世界的,是當時國內極為罕見的一座壁畫寶庫,被稱為 “天下一奇”。
??? 宋神宗年間,李之純在成都前后做官九年 (后任成都太守兩年),曾多次到大慈寺觀壁畫,待其離開成都時,“而未見者猶大半”。
??? 李之純在他的 《大慈寺畫記》中言: “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李之純深知這些唐壁畫的價值,他命令侍從會同該寺僧官將壁畫逐一清數統計,并造冊保存,以傳于后世。史書記載, “……總九十六院,按閣、殿、塔、廳、堂、房廊無慮八千五百二十四間,畫諸佛如來一千二百一十五,菩薩一萬四百八十八,帝釋、梵王六十八,羅漢、祖僧一千七百八十五,天王、明王、大神將二百六十二,佛會經驗變相一百五十八,諸夾紳雕塑者不與焉。像位繁密,金彩華縟,何莊嚴顯飾之如是……。”
??? 在北宋文學革新中,李之純和范仲淹、王安石、蘇軾等人一樣,都為北宋的文學革新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成為當時的風云人物。
??? 李之純強調文章的內容重于形式,反對內容浮淺、單薄而又空泛,提倡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他寫的各種體裁文章,大都簡潔明暢而又豐滿生動。
??? 李之純留有較多的傳世詩歌,其中廣為留傳的有《駕幸太學》 《西園辯蘭亭和韻》和《雪后》三首詩。此外,李之純因與后唐宰相李愚是隔朝的同鄉,又有大體的相同經歷,還做了一首 《真味堂》,也為世人所熟知。
??? 蘇軾替皇帝擬召,高度評價李之純
??? 李之純回朝任職時,皇帝對他寬語撫慰道: “愛卿,幾年前你本該回京復命,但朕不想更換命臣,為的是讓你這樣忠于朝廷、有所作為的大吏在地方任職,使邊遠地區保持靖寧,五谷豐登,民心安順,以昭彰朝廷的綏遠之意。愛卿,你可知曉朕之心意?”皇帝的一席話,讓李之純感激涕零,并表示要為國為民盡己所能。遂授李之純為右司郎中,再轉太仆卿。
??? 宋元祐元年 ( 1086) ,李之純加龍圖閣直學士銜,出職滄州。后詔還任戶部侍郎。時,由蘇軾為之撰修任職誥書,大體意思是:因你龍圖閣直學士李之純,在知事滄州期間,經屢次政績考核,都以循良著稱,雖然配備有主持者,但對錢糧的出納,還是不吝氣力,事必親躬,理應受到超越等級的提升。幾乎無虛受之議的話,責承你服從我的訓詞,借以滿足公議為是也!
??? 未至,又改集賢殿編撰,再出任河北都轉運使,晉升寶文閣侍制,出職瀛州。元祐六年 (1091) ,以寶文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當年12月,開封府起火,燒得府廨一空,府尹李之純僅以身免。不久,又以直學士銜再知成都。詔還,任戶部尚書,三遷御史中丞。李之純雖輾轉數任,皆以善治仁厚吏稱,每到一處都為百姓稱贊。
??? 過從甚密,終因蘇氏兄弟遭貶官
??? 李之純為人耿直,做事不喜聲張。他以國家興旺、百姓福祉計為重,向皇帝建言:“朝廷有事下達六部不應由胥吏專處,若各部大臣無時間過問,應令各司官員根據分工,提出意見,稟告后再作決定,以便使下情上達,避免胥吏舞弊弄權。”
??? 此外,李之純向皇帝還奏言: “賢明的大臣們和衷共濟輔弼朝廷,那么天下的百姓就能和睦共處,百業興盛。齊心協力甄辨好壞,把不好的東西轉化為好的東西,是每一位臣子應盡的職責。現在一些觀望的人,看到國家法令規章執行不力,朝廷稍有一些不睦,就會亂加評論,四處傳播,這不利于國家安定興旺,朝臣們不可以不謹慎行事。 ”皇帝聽后贊不絕口。
??? 李之純識大體、知大義,性情耿直、公私分明、不拘小節。他與蘇軾、蘇轍兄弟交從甚密。
??? 元祐七年 (1092),皇帝親祀南郊,蘇軾為鹵薄使,引導圣駕進入太廟。幾近太廟,忽見幾輛赭黃色、青藍色頂蓋的犢車吵吵鬧鬧地爭搶道路,竟不避皇帝儀仗。蘇軾差人前去聞訊,才知是皇后及大長公主。時御史中丞李之純為儀仗使,蘇軾對李之純厲言道:“中丞職當肅政,不可以不聞之!”李之純垂首不敢言。于是蘇軾在車中請奏,詔李之純整肅儀衛。
??? 元祐八年 ( 1093 ) ,御史董敦逸連上四狀,彈劾蘇轍;黃慶基連上三狀彈劾蘇軾。言蘇軾在任中書舍人時,所行制詞,指斥先帝,詆毀朝廷;而蘇轍則以名器私贈友親,相與表里以紊朝政。丞相呂大防、御史中丞李之純等人在朝堂之上極力為 “二蘇”申辯,指責董敦逸、黃慶基挾私以害忠良。經調查,朝廷議斥董敦逸、黃慶基為湖北、福建轉運判官。后,李之純及御史楊畏、來之邵等人又言二人誣陷忠良,其責罰太輕。于是朝廷又貶斥董敦逸知臨江軍,黃慶基知南康軍。
??? 因之純身患疾病,改任工部尚書。紹圣中,御史劉拯劾李之純阿附蘇轍,遂降職單州太守。旋卒,年75歲,共留有奏議5卷,文集20卷。
??? □李保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