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成就事業
劉鶚在山東治黃期間的心情是很郁悶的,不得不謀求在其他方面的重新發展。光緒十八年(1892),福潤代替張曜為山東巡撫,成為劉鶚治河的頂頭上司。福潤很欣賞劉鶚的才能,保薦其赴北京總理衙門考試。到達北京后,劉鶚發現自己沒有舉人身份,不符合清政府只有舉人才能參加考進士及選任知縣、教職的體例,未能參加考試而歸。《臘月宿齊河城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字里行間滲透著心酸與無奈。后來,因福潤的再次保薦,次年冬赴北京總理衙門考試,得以知府任用,終究成就了他后來的一番事業。
光緒三十五年(1908),劉鶚因腦溢血病死,死后歸葬于江蘇淮安。
從《老殘游記》開篇對黃河結冰的描述,可以看出當年劉鶚對水利及河道工程有過一番深入考察和研究。劉鶚的《齊河題壁》詩,寫出冬日黃河凌汛的慘烈。即冬日黃河凌汛期間,為保證上游來水順利泄到下面去,治河人員日夜破冰,以防止冰塊積壓而阻止河水下泄,從而形成新的決口。
劉鶚在《老殘游記》第十二回《寒風凍塞黃河水,暖氣催成白雪辭》中也有破冰記敘:老殘“吃過晚飯,又到堤上閑步……只見那打冰船,還在那里打。每個船上點了一個小燈籠,遠遠看去,彷佛一面是‘正堂’,一面是‘齊河縣’三字……次日早起,再到堤上看看,見那兩只打冰船,在河邊上,已經凍實在了。問了堤旁的人,知道昨兒打了半夜,往前打去,后面凍上;往后打去,前面凍上。 ”劉鶚在寫破冰的同時,還對山河一體、雪月交輝的景致作了生動描寫,由北方苦寒景象而傷己憂國,“覺得臉上像有樣物件附著似的,用手一摸,原來兩邊著了兩條滴滑的冰。起初不懂什么緣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原來就是方才流的淚,天寒,立刻就凍住了,地下必定還有幾多冰珠了呢”。
讀到此,我們又不得不對這位懷才不遇的實干家肅然起敬。劉鶚與他寫于齊河的兩首詩,應該載入齊河乃至山東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