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羅酒”,讓中斷百年的家釀重煥生機
德州羅氏家族七世祖羅國士在明崇禎年間官至監察御史,在他解任返鄉后,于德州西隅建造了一座私家花園,時稱羅樸園,是明代老德州“五大名園”之一。羅國士多年任官在外,經常到當地釀酒作坊參觀,很快便精通了釀酒技術,他以菊、荷為材,制成菊花、荷花兩種香型的絕世佳釀。
“羅酒”在明清時期蜚聲大江南北,歷代贊美過“羅酒”的王公士子有上百位之多,顧炎武、王士禎、紀曉嵐等都為“羅酒”留下過詩文。可惜的是,由于戰亂,“羅酒”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消亡。
2012年,羅偉星在家藏古籍中找到1899年的制酒殘方,聯合其他族人,根據古方中的用料比例,嘗試研制“羅酒”。數十次嘗試之后,結果仍不理想,羅偉星曾一度中途放棄,直到后來遇到一位酒業名師,在師傅的指點下,才終于釀制成功,并為其取名為“樸園春”。
羅偉星當初反復試驗的過程極其繁瑣艱辛,經過一遍遍嘗試,還咨詢了德州種菊世家陳家的建議,最后“荷韻幽香”這個香型選取荷花和荷葉并用,而“菊花濃”采用白菊花綻放前七八天此時花苞到莖的三分之一作為原料,才達到最滿意的口感。
羅偉星的母親是改革開放后最早的山東省民營女企業家,在“樸園春”開發成功后,申請專利并注冊了“羅氏樸園家酒”的商標,創辦德州羅樸園酒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目前為止,“羅酒”產量十分有限,并沒有量產。因為在羅偉星眼里,“羅酒”遠非一件商品,而是德州文化物產的一部分。“雖然歷史古跡古物早已消失湮滅,但是德州的文脈一直延續下來,我們制造‘羅酒’,是想為德州地域文化增添一段佳話。也想借恢復‘羅酒’,重拾在歷史長河中遺失的美好之物。 ”羅偉星說。
每一次以文會友的時候,羅偉星總是捧出“羅酒”熱情待客,品嘗過的朋友無不贊譽有加。羅偉星設想,把“羅酒”贈送給每一個為其寫過詩章的歷史名人的故居或紀念館,豐富他們的館藏,也讓今人緬懷那段塵封在歷史里,因“羅酒”而建立的情緣。
“目前,羅氏宗親會已經走訪了紀曉嵐故居、膠州高鳳翰故居、棲霞牟氏家園以及北京羅止園故居,未來準備走遍全國,以酒為媒,弘揚羅氏家族文化。 ”羅偉星說,“德州羅氏文化是德州地域文化、運河文化的一部分。由于‘羅酒’與菊花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我們還成立了市花文化研究會,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希望有更多同好一起切磋交流,共同為德州地域文化發展獻力。 ”
□本報記者 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