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津縣蘇留莊鎮三十里鋪村,提起遲磊一家,大家都伸出大拇指夸贊。遲磊的父親遲大江通過學習走出農村,姐姐遲晶通過學習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遲磊則通過學習圓夢大學,女兒遲騁努力學習考入山東大學……三代人通過學習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是遲磊一家的家訓,如今,全家人個個爭當學習路上的領跑者。
堅持學習最終圓夢大學
今年50歲的遲磊,在夏津縣工信局工作,家里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受父母影響,他們從小就樹立了“學習路上不歇腳”的理念。
遲磊小時候貪玩,第一次考初中沒考上,選擇了復讀。那一年,身為小學數學老師的母親管桂東,每天都親自檢查作業,“作業寫不好,母親就會直接撕了讓我重寫。”就這樣,一年后,他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了初中。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父親常對他說的一句話。遲磊在讀高二時,姐姐遲晶考上了大學,這件事給了他前進的動力,“姐姐就是我的榜樣,我要向她學習,在學業上再下功夫。”
高考那年,遲磊發揮失常,意外落榜。和父母商量后,他選擇步入社會,雖然沒有過多的抱怨,但在心里暗暗發誓,“我一定要繼續學習,圓自己的大學夢。”帶著這份信念,遲磊開始了倉庫保管員的工作。每逢空閑時間,他便拿起書本,倉庫、宿舍、食堂等地都留下了他刻苦學習的身影。
“都參加工作了還有必要這樣學習嗎?”遲磊也多次遇到不少同事的質疑和不理解,他沒有解釋,而是繼續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
功夫不負有心人。次年,他收到了山東工業大學成人高考的錄取通知書,開啟了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畢業后的他,最初仍繼續在原單位工作,但后因單位改革,遲磊下崗了……直到2004年,在一次公務員招考中,他考入了夏津縣工信局。
如今,遲磊已成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德州市作家協會會員。2019年他創作的文章《故道梨花》榮獲省作協獎項,該文章還被選入《中國當代散文精選300篇》(2020卷);同年,《夏津的桑葚熟了》榮獲省總工會獎項,且該文章還被選入《中國最美游記》;2021年,《沙土中的家國情懷》獲得了國家級征文銀獎……
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遲磊如此好學,其實是受父親遲大江的影響。今年79歲的遲大江,從小喜歡學習,上小學的時候,每天下午放學后,父母還在地里干農活,他就在院子里寫作業,石墩子便是他學習的桌子。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他依舊堅持在室外學習。
還有一次,村子里有一戶家庭條件較好的人家辦喪事,雇了兩批吹鼓手,當時在農村較為罕見,村里甚至鄰村的村民們都前去觀看。但遲大江依然背著書包,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去上學,“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覺得讀書很苦,也認為我很傻,但我很享受學習的過程,更想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遲大江說。
不久后,遲大江趕上了國家征兵,便積極報名參加,最終成為一名軍人。在部隊里,他也沒有放棄學習,還曾發表過《我的槍亮堂堂》等詩歌和文章。退役后,他做過教師、當過校長,后又成為夏津縣廣播電視臺一名編輯。工作后的他,也一直堅持學習,又成為編輯組長。“通過努力學習,我走出了農村,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在父親影響下,遲磊的姐姐遲晶通過努力學習,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現為夏津縣第一中學政治老師。
向長輩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2001年元旦,遲磊的女兒遲騁出生了。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她從小就經常跟在爸爸屁股后面,纏著爸爸給她講故事。上學后,也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放學后第一件事便是寫作業,從小乖巧懂事。
但在小升初的第一次摸底考試時,她發揮失常了,“看到成績的那一刻,我被自己氣哭了。”此后,遲磊便每天接送她上下學,緩解她的壓力,并共同解決學習中的難題。經過自身努力以及父親的陪伴和鼓勵,一個月后,遲騁的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并在后來的日子里一直保持著優異成績。
“向爺爺、姑姑和父親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遲騁在上高二時,便獲得“省級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同時還獲得了“省級數學競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比賽二等獎”等榮譽稱號。2019年夏天,遲騁以627分的高考成績,考上了山東大學環境工程專業。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一個家庭家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今,遲磊家庭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學習的好習慣,也正因如此,他們在人生道路上,也有了更多前行的航標和勇往直前的力量。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祺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