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小八極拳由于架式低小,動作兇猛,實用性強,被業內人士稱為“小八極”。據老拳師相傳,寧津小八極拳也叫死八極,來自明朝軍隊,又從其中分支出活八極、硬八極、軟八極等。其特點為動作古樸、發力迅猛、冷脆快急、不蓄不含、張如崩弓、去如放箭、腳不離地、行走如犁、拳不離心、肘不離肋、踢腿不過膝、彈腿不過脛。
據寧津小八極拳傳承人、著名武術教練厚富釗介紹,寧津小八極拳是由寧津城南王寨村一名被人稱為“武蝦”的人所傳(蝦在滿語中是衛士的意思)。據專業人士考古證實“武蝦”系清朝順治年乙未科武進士——王宇泰,在明末他已是武進士,清初又考取武進士,據其家族墓志銘記載,王宇泰身體偉硬、長髯垂胸、武藝高超,在大內隨遏必隆訓練皇家衛士。墓志銘現存于寧津八極拳研究會,是由清開國文狀元傅以漸撰文,足以見王宇泰當時有著顯赫的地位。寧津小八極拳又由其后世傳人,幾經輾轉,傳至保店、相衙鎮小李莊一帶,并在清代中晚期進入興盛期。
寧津小八極拳的傳承體系不亂,盡管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的傳承人的名字無從得知,但此拳以其頑強的生命力歷經了戰亂、饑荒等災難,依然散發著迷人的風采,每一招一式都透露著豐富的人文信息和歷史信息。通訊員馮騰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