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完成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
入國家庫種質資源(圃)38個 完成任務量的126%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魏鑫通訊員方秀紅)4月1日,德城區圓滿完成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任務,歷時近3年。最終認定入國家種質資源庫(圃)種質資源38個,完成任務量的126%。
收集種質資源是對珍稀、瀕危作物野生種質資源進行搶救性保護的重要舉措。按照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和德州市農業農村局的統一部署要求,德城區自2020年5月開始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在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的基礎上,德城區農業農村局通過擴大宣傳,積極收集線索,加強征集力度,征集本地珍稀、特色、名優的優質種質資源,并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種質資源進行普查,做好原始記錄,建全文字、照片、影像等普查檔案,及時將數據錄入數據庫。
三年里,雖受到疫情等多方面的影響,但德城區最終完成品種征集41個,超額完成了每個縣30份種質資源的任務目標。其中種子類種質資源34個,包括賽沙缸白吊瓜、老德縣大紅袍茄子、鐮刀彎紫眉豆、多茬扁秸茴香等品種;果樹類種質資源4個,分別是豆沙紅山楂、楊大毛白杏、甜如蜜果杏和鳥不落刺橘。另外,德城區還按省市要求推薦了5份在種業振興方面具有產業化開發利用價值的優異地方資源。
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是豐富農作物基因庫的重要途徑,是提升現代種業和農業核心競爭力的強有力支撐。普查人員圍繞1956年、1981年、2014年三個時間段,查清德城區各類作物的種植歷史、栽培模式、品種更替、種類分布、多樣性及其消長狀況等基本信息,以及當地氣候、環境、人口、文化及社會經濟發展對農作物種質資源變化的影響,揭示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演變規律及其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