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優化產業結構改造傳統動能
工業技改投資增速全市第二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楊鳴宇)7月1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武城縣專場,介紹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
近年來,武城縣聚焦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新材料(玻璃鋼)三大主導產業,著力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改造傳統動能,全縣工業發展呈現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武城縣出臺政策文件,對注重加強科技創新、技改擴產、節能降耗的企業給予政策扶持;推出政府服務官、“紅色CGO”;開展百項技改、百企轉型、百企提級專項行動。今年1至5月,161家規上企業實現產值74.16億元,增速12.53%,工業技改投資增速32%,居全市第2名。
強化科技支撐。今年上報2022年度研發投入6.41億元,占比3.14%;有研發活動的規上企業102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為62.58%;持續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工程。目前,共有創新型中小企業4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9家。
持續推進產業優化升級。逐步整合重塑“341”產業體系,打造了以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新材料(玻璃鋼)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鏈條。建立縣級領導“聯企、聯鏈、聯園”機制,為產業企業項目的發展提供“保姆式”全方位服務;實施“以企招企”“產業鏈招商”“商會招商”等產業招商模式,壯大產業基礎、提升產業層次。目前,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形成了九大系列3000余產品,構建了品種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產業規模占全市汽車零部件產業整體規模的43%。新材料(玻璃鋼)產業的水箱、儲罐、管道等傳統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70%以上。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建有5個中央空調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的海爾海易普方·硬創云能智慧產業園項目和投資10億元的山東華輝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正穩步推進。2個小微企業孵化園,2個“區中園”,注冊企業達138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