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華北平原,正是鮮食玉米豐收的時節。在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郝王莊鎮,一排排鮮食玉米植株挺拔整齊,一個個玉米果穗飽滿。與普通的玉米不同,這里的玉米白嫩多汁,口感獨特。“前兩天掰了一個嘗了嘗,又甜又黏糊,挺好吃的。”郝王莊鎮大王莊村村民龐秀玲說。
今年以來,武城縣大力開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優化農業種植結構,通過種植鮮食玉米,助力農民增收。郝王莊鎮積極調整優化種植產業結構,經多次外出考察學習、討論研究,引進了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較高的水果玉米和甜糯玉米進行種植,增加群眾和集體收入。
“我們村目前種植了兩種特色玉米,一種是水果玉米,一種是甜糯玉米。水果玉米可以生吃,口感非常好,營養也很豐富。另一種是甜糯玉米,顆粒小,肉質軟糯,蒸煮后果粒是透明的,冷卻以后也不會變硬。”武城縣郝王莊鎮大王莊村黨支部書記顧玉龍介紹,和傳統玉米相比,鮮食玉米的種植和管理都更為精細,從整地到播種到水肥和病蟲害防治,每個環節都要求農戶做好科學管理。
顧玉龍還說,“種植的地塊土壤必須要疏松,播種前要施足底肥。每畝的播種量要控制到3500到4000株。苗期和抽穗期要格外注意水分的管理,整個生育期大約需要澆水4到5次。”
郝王莊鎮水果、甜糯玉米種植面積已達到3000多畝,每根玉米的平均市場銷售價格能賣到0.8元到1元左右。“之前我們種植的傳統玉米每畝大約是1800到1900元的收入,現在通過種水果玉米,收入能增加到4000元每畝。下一步,我們將嘗試利用大棚種植反季節水果玉米,通過直播平臺進行銷售,不斷提高鮮食玉米的附加值。”顧玉龍介紹。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密霖 劉勝聚 李昱 編輯|袁芳
審核|張燕 終審|朱代軍